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丛雅妍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式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学生消极地接受、机械地模仿。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如,我在教一年级第二学期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12-5,再让他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A.做减法,想加法,5+7=12;12-5=7;B.把5分成2和3,12-2-3=7;C.把12分成10和2,10-5=5,5+2=7等。学生通过讨论还得出做减法想加法这个办法最快,但首先进位加法一定要练得熟,如果不熟练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还使他们认识到退位减法要算得快,进位加法也要算得快。
  我在新授二年级第一学期元、角、分这一内容时,选择了为希望小学“献爱心”这一题材,让学生分小组捐款,并要求每个人都做好统计。小组工作完成后,学生不仅熟悉了元、角、分,而且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生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岭县腰坨子乡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9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