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问题为突破口 努力开拓语文创新教育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秀勇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始于疑问,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先导,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树立问题意识,创新课堂教学;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以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不懈才能开拓语文创新教育的新天地。
  关键词:语文问题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力求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最重要的是要凸显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问题意识”最关键。
  
  一、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先导
  
  创新始于疑问。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到惊奇开始的。”明代陈献章也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创新。同时,疑问的解答又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感,并因此对新的疑问产生更浓的兴趣。如果使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这就说明他思维滞后,思考不足,学业也不会提高,自然无创新可言。当然,有问题不一定就能创新,但没有问题则一定不会有创新。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问题的能力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的习惯。否则,就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敢问问题,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不愿问,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肤浅惹人笑话,或是怕自己提出问题了,担心别人说自己笨、悟性差;二是紧张说不出。人一紧张,往往把想好的话,说不顺畅,说不明白,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说。成人如此,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学生的自卑与紧张心理。一是利用名人故事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如牛顿对“苹果落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等。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无论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三是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消除学生懒得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惰性情绪,不断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
  要给学生留下问问题的空间。我们常认为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其实主要是传统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问题的机会(包括时间和空间)。为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自觉杜绝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做法,一问到底的满堂问和一练到底的满堂练,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教师要把有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愿望,相信学生能看懂、能学会、能自学自做的,教师都宜不教,以确保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同时,还应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学风和大胆质疑、科学怀疑的精神。教师要从心理上去疏导并变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同时还应多问、勤问、巧问,以求使学生从敢于问问题提升到善于问问题的境界。
  
  三、教师也应树立问题意识,使课堂提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疑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课党教学中应怎样地巧妙提问呢?巧问与创造能力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心理学认为:启发是一种联想,只有能引起学生联想活动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特级教师宁鸿彬说:“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式就是启发式。提问是手段。”可见,提问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如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我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提问:“谁能用一个字概括图中人物的特点?”,学生回答时,就有“笨、呆、伪、假、骗、恶”等不同的答案,这样就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设计课堂提问,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为学生着想,力求提问应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而不应过于简单、琐屑、抽象、空泛。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是毫无异议的问号……”他的这一名言给人以深刻启发,要打开语文课本成功的大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树立问题意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握提问的技巧,纠正提问的弊端,以问促思、以问促学、以问促创。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有大发展,语文创新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学贵有问”,教学亦贵有问,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穷尽事物的真理,因而对学生在求知探索中出现的种种“如何?”、“为什么?”都应采取一种善待的态度,都应积极引导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获取真知,得以进步。因此只要我们以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倾注心血,定能开拓语文创新教育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私渡镇九年制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8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