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失范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沁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当前受关注的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国家发展的进程。本文首先列举了我国留守儿童失范行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失范行为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失范行为 原因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发展。在这些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打工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已有家庭的农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交由其他人监护,这类孩子就是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最新数据可知,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已有2000万人,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社会和学校没给予特殊的照顾,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不同层面的失范行为,这就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失范行为问题成为了我国最热点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农村留守儿童失范行为的表现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自我保护和抵御诱惑的能力有限,需要父母对其进行保护和教育。虽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也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其他监护人看管,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未成年人的照顾远不及父母给予的细心和全面,致使一些留守儿童从弱势走向了行为的失范。这些失范行为一般表现在对自身,对学习及对生活的方式方法方面。
  1.对自我的否定。
  一些留守儿童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渐渐地认定自己被抛弃,无人疼无人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这些未成年人对自己的定位基本上是否定的,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知难而退。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一部分留守儿童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很难与人交流,处于自闭状态,胆小、焦躁、忧郁的状态,在学校中沉默寡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淡薄,对挫折和失败缺乏相应的承受力。另有一些脾气暴躁的留守儿童更多地表现为野蛮、粗鲁,不能自制自己的行为,爱与人打架等。因此,留守儿童的自我否定必然会给他们品德和智慧素养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2.对学习的消极。
  被父母留在农村由其祖父母等其他监护人看管的未成年人对学习的积极性一般都不高。首先,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父母不在身边,学习好了没有人表扬;学习差了没有人帮助。由此造成这些学生出现了作业拖欠、旷课、厌学、考试作弊甚至逃学行为。其次,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持续的学习监督,尽管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也未受到批评和自责,进而对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抵触心理。
  3.对生活的茫然。
  留守儿童对生活的茫然包括对家庭生活的茫然和对社会生活的茫然。不在学校的时候,这些儿童无事可做,对家庭、对社会都没有强烈的依恋感。一方面,容易受到一些非法分子的迫害和诱导,出现一些打架斗殴、偷盗、色情犯罪甚至吸毒等行为,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车祸、溺水等意外伤害与意外伤亡事故。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的原因
  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除了家庭环境之外,由于基本上都在接受学校教育,因此他们的生活环境包括学校及社区环境,于是就构成了家庭、学校、社会这个三重环境。这三者本身会对未成年人施加影响,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而且,留守儿童又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其失范行为包括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
  1.自身方面原因。
  从身心发展规律来说,儿童的模仿心理和好奇心理是最强烈的,自控能力又是最为薄弱的,因此,未成年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即使模仿的是不正确的事情也不会被发觉,更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这样日积月累,渐渐地,这些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出现了失范行为。
  2.家庭方面原因。
  (1)父母的教育水平不高。
  一般来讲,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很多不正确的方式。比如说,相当一部分父母都持有“只有在外拼命挣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并且上一个好的学校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这样的观念。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温暖。更有甚者,由于存在不陪在孩子身边,对孩子有所亏欠的想法,不管孩子提出怎样的要求,只要能让孩子高兴,父母都不加考虑的满足,对于孩子错误的要求也不会加以劝阻和教育。如此,这些孩子不仅失去了父母的陪伴,更失去了父母的教育,极容易走偏人生的道路。
  (2)监护人的监管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一方面,这些祖辈的老人本身的文化知识不高,也上了一定的年纪,对于照看未成年人也难免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老人对孩子都会比较溺爱,对孩子做错的事情不忍心去责罚。因此,虽然留守儿童有形式上的监护人,但是这些监护人只履行了对孩子吃穿等生理上的照顾义务,没有履行监督、管理和教育的义务。
  3.学校方面原因。
  (1)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素质不高。
  农村的经济条件远不及城市的好,极度缺乏教学设施。除此之外,多数教师都不愿意去农村教学,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师资力量,这是量的方面。在质的方面,农村优秀教师同样存在匮乏的现象,很多都是学历不高,且年纪偏大。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学的负担已使教师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需求,教师无暇顾及,加之教师普遍缺乏心理辅导的认知与技术,无法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
  (2)只看重成绩,忽视生活上的关心。
  跟我国的整个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一样,农村学校的教育也是一种“应试教育”,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学校只看重升学率,学生的分数成了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生活状况一无所知。不仅如此,教学内容只涉及文化知识,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在课堂上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留守儿童更觉得情感匮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649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