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干什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真广

  摘 要:从课前准备、课堂设疑、过程辅导、课堂小结等方面谈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
  关键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由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提高,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成为许多教师的选择,但也有一些教师产生了疑问,如学习权交给了学生,不需要教师大量讲解了,那么教师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呢?
  其实,问题导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教师要做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那么教师具体要做些什么呢?结合最近的学习,我来说说自己的认识。
  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设计导学案
  每节课,教师都要认真准备制订导学案。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环节。这种以问题为主线,围绕师生共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组织的教学,极为有效地提高了针对性。由于问题导学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就要求教师事先预设各种可能的状况,明确课堂任务,并做好准备工作,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学习,既学会学习,又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设疑,引导质疑
  1.教师的设疑,即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提问
  教师从备课环节开始,就要精密设计问题,对学生在预习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和整合后形成“问题链”。教师的设疑,就是要让学生在疑中悟理、在疑中明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选好问点。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要立足于“为什么盗火”“如何盗火”“结果怎样”等问题,将本课教学任务贯穿起来,再以讨论“你对普罗米修斯是什么评价”总结全文。
  2.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想问”“敢问”“能问”“善问”
  人们常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其次,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再次,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问”“善问”。
  通过把教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质疑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过程辅导,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自主、合作、探究为方法,但不能全部放手。上课时,教师会根据提出的问题,讲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效、互助学习。在学生的互动学习和成果共享中,往往还会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这些新生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完善,继续对这些新问题进行学习。
  教师还要作为交流对象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组建有效的学习团队,即学习小组的形成,要指导小组如何开展工作,要对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及时予以帮助,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如何抓住关键句子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何利用关键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联系生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等。指导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通过过程的辅导,学生既解决了问题,更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这一过程,掌握了方法,再渗透情感教育就更完美了。
  四、精讲精练,课堂小结
  问题导学强调学生的学,但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讲还是必须的,但讲必须要精,“根据学生需要什么,确定课堂讲什么”,“讲重点、难点和易混易错点”“讲方法指导”,而“学生已经会了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讲了也不会的”都不讲。讲解的内容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讲的时间不能长,讲是为了不讲。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新知识的巩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延伸。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设置悬念,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温故而知新”。设置悬念,要体现已学知识与未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驱动学生继续思考。例如,在讲授“苹果里的五角星”内容时,可这样结束:“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可能,也许你也能从中有所发现。”这样的结束语,简明扼要、启迪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冈西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397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