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工基础》教学有效情境创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春蔚

  摘 要:近年来,随着初中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减少和中职招生计划的加大,中职招生已成“零门槛”入学。一大批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涌入到中职学校,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就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有效情境创设进行有益的探究,旨在探索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 有效情境创设 探究
  近年来职校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使《电工基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调动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融入情境,以境入趣、以趣入情,巧妙自然达到获取知识的效果。
  一、情境创设生活性
  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切入点,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二、情境创设形象性
  所谓情境的形象性是指创设的情境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提供教学的感性场景,学生由感性现象深入探索知识内涵。如学习“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实验室,给出电路图、元器件、测量仪表等元件,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连接电路并完成任务书,观察实验数据、讨论归纳三个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内容∑I进=∑I出。运用形象性教学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情境创设随机性
  通常教师将情境设置在新课导入阶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新知识的提出作好铺垫,接下来的教学就再也没有富有情趣的画面了。学生刚开始燃起的探索火焰慢慢熄灭,思维逐渐与教师分道扬镳,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创设与内容相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视角、思想,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四、情境创设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情感性运用于逻辑性强的《电工基础》教学中有助于调动课堂沉闷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施:
  1.形象的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思想性渗透在形象的语言中,把科学性融合在艺术性的语言中,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变单调沉闷为多姿多彩。例如在讲授“电流”这节内容时,由于电流抽象看不到,对电流产生的条件,“电位、电压”难以理解接受。我就把电流比作水流,把水位比作电位,使同学充分发挥想象。水是学生熟悉的,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理解水位、水位差的含义,有水位差才有水的流动,此时能很好地理解电位、电位差、电流的概念。
  2.真实的体验
  《电工基础》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实验性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亲身体验机会,感受知识的趣味,体验知识的活力,以感受促学习,以学习督提升。如讲授“焦耳定律”内容时,学生对公式Q=I2Rt无法真正理解,记忆时很机械。我改变强灌输背诵的方式,由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影响热量的因素。取电阻丝(镍铬合金材质)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到直流电源上(电源3V~6V)。先研究电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将电压加至6V,让学生将一块泡沫塑料与电阻丝接触,观察到塑料很容易被烧熔切开;将塑料移到铜丝上,塑料不会被切开。此时引导学生从镍铬合金与铜的电阻率上考虑,得出电阻值越大产生的电热量也越大。
  五、情境创设注意事项
  1.情境目的要明确
  老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在为学生与新知识间的桥梁。
  2.情境要有针对性
  所有的课都必须创设情境吗?所有的内容都必须使用同一表现形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创设不同的情境,切忌千篇一律。此外,要用得合适,用得恰当,切忌流于形式或偏离主题。
  3.情境要有新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广泛,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情境创设必须要有新颖、独特,吸引学生注意,勾起其好奇心,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吴小玲.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