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华容道上的“硝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效宽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冬,湖北华容小道之上。两军对垒,两将相会,“义”字展现。
  一侧,兵士精神抖擞,蓄势待发。一将红光满面,美髯飘拂。他的身后,“关”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不必问,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关云长了。
  另一侧,几十号人马簇拥着一个败将,精神疲惫。那位将领的后面,是一面破败不堪的“汉”字大旗。此人就是之前声闻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丞相曹操。赤壁一战,他的百万雄师连烧带淹,又经赵云、张飞围追堵截,就剩下眼前的这几十号残兵败将了。双方将领目光相对,一言不发。一方精兵强将,一方残兵败将,战斗该很快结束,毫无悬念。死一般的寂静充满了眼前这条窄窄的冤家小路。这时――关羽想起了当年温酒斩华雄时,眼前的这个人端了一碗酒给自己,一言不发,心想:今日该说点什么了吧?肯定要向我求饶。正想开口嘲笑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曹操也在想:双方力量悬殊太大了,看样子,今天是天不容我呀。罢,死就死吧,也要壮烈一回――只是我这一死,一统天下的事业谁来完成?想要跟关羽求情,又觉得不妥。二人就这样对立着,一言不发,坐下的战马也是一动不动。两军就这样对峙着。
  关羽又想起了当年曹操安排自己嫂嫂时的细心,赠送赤兔马时的慷慨,放他“千里走单骑”时的宽容……握着青龙刀的手迟疑了:我有何理由捉他?
  曹操在想:我对关羽可谓仁至义尽,只要我求情,他应会放过我一马。但又放不下丞相的架子,只得故作镇定,沉默……
  关羽的眉头紧锁:我一生以“义”为重,人称“义薄云天”,捉了对我有恩的曹操,“义”字又何在?但我可是在丞相面前立下军令状的呀,不捉他,军法难违,我的生命也得结束,这可怎么办呀?
  曹操的心咯噔一下。
  关羽的眉头忽然松了下来:罢!放他去吧!“亚圣”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放他去,算是我对他的恩情的报答,对“舍生取义”一词的诠释。想罢,将手一摆,军兵让路。
  曹操一喜:天赐良机!立刻领残兵从华容道仓皇而逃。他走在后面,想要说几句感激的话,却又不好开口,只得用感激的目光看了一眼关羽……
  华容道上,“义”字永存。关、曹二人的第二次无语相会,为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埋下了伏笔,为我们提供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1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