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佐成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其中文化意识的增强是得体运用英语的保证。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培养的循序渐进性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初中英语教师应着重介绍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发现中外文化的差异;高中英语教师则要设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异域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新课标确立了二级、五级、八级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正是对这一原则最好的解读。
  (二)培养的全面性
  1.内容的全面性
  张占一将文化背景知识分为两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学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表达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交际文化又可分为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语言交际文化包括问候、致谢、委婉语、禁忌语等;非语言交际文化主要指体态语,比如手势、面部表情、视线接触、保持距离等。教学中,教师要面面俱到,不可只强调其中的一类文化知识,而废弃另一类文化知识。
  2.层次的全面性
  北外网络学院曹文副教授(1998)认为文化教学存在两个层次,即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主张文化教学必须超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层。两者的突出特点如下:文化知识层以传授高层文化(历史、文学、宗教、政治、地理等)内容为主;文化理解层除传授高层文化外,还涉及大众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时空概念等内容的深层文化。教师不能将文化教学停留在文化知识层,而要将培养学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的文化教学目标。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渗透法
  在词汇、语法、句型和语言要点讲解等日常教学中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渗透。教学词汇时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通过英语国家的游戏、歌曲、诗歌、笑话和谜语等渗透英语文化知识。如玩Bingo游戏让学生体会韵律,引起想象,进而体会其他诗歌。有的诗歌可以要求学生借助词典译成中文,译文标准不要太高,以达意为好。
  (二)角色扮演法
  中英文表达形式不同,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体现出异国文化的不同内涵,教师可以依托课本,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积极开展交际活动。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任务有许多,如问路、介绍、购物、祝贺和就医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表演和体验来完成。
  (三)添补法
  教材中的课文由于篇幅等原因,内容不能面面俱到,添补相关的内容可以帮助形成完整的文化知识单元。如教学有关感恩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增添感恩节的知识,并把增补的立足点放在感恩节的起源及其价值上。
  另外课本中有许多名人事迹,利用添补法补充有关人物的名言,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品格,同时了解相应时代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四)比较法
  比较法可以引导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比较,如节日、习俗、食品等,从而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小的主题如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tea and English tea? Do you like the tea with milk in it ? 大的主题如节日――春节和圣诞节,问题可以是:Why do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 Day or Spring Festival?What do people do?What do children get from their parents or other senior people?等等。
  对中国学生来讲,英语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能自然地习得,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教师在训练学生语言知识时,应该有重点地输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