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改变小学语文作业的批改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业批改做为教学“五认真”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学习结果以及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程度的过程。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及时掌握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作业出错的根源,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作业批改不够认真,一勾到底,没有等级评价;作文批改没有眉批、尾批,只有简单的分数;少数作业布置仍只局限于课后作业的生字,忽视了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应注重语文的特色和魅力,作业设计与批阅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综合的。
  1学生也能成为批改作业的主体
  一直以来,作业的批改仅仅限于教师的单边劳动,学生只管做作业,接受教师的批改。这恰恰与新课程的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意向相背,也就是说,教师本身要跳出自己单边批改的圈子,诱导学生成为作业批改的主体。
  这首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评意识,把作业自批的过程视为对自己的再认识、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个别作业做完后,学生可以先自行诊断、修订,以常用的符号作批注。教师在批阅时,只需要浏览,不一定重复批改符号,重点放在对错误的批注以及对学生自评的修改上。如:各年级的写字作业、古诗文默写、作文中的错别字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改。这样,学生是自己作业的首位批改者,教师是二度评判与点拨者。当学生的自批获得老师的肯定时,他的自信心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当学生发现自批与老师的批改有出入时,便能产生心理反差,促进反思与理解,从而将批改变为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批改形式应该灵活多样
  教师全批全改是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这对于学生明确答案无疑是最好的,但却耗费了教师大量宝贵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钻研教研、学习理论,从而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提高。由于长期用一种批改方法,学生缺乏新鲜感,往往是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想都不想就盲目照抄老师批注的正确答案,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束之高阁”,根本达不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改变这种单一的批改方式,注重批改形式的灵活多样,以期把自己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对作业中出错的内容进行全批,同时提供改错信息,或提出疑问,或简单提示,或符号示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按要求改正。改变以往老师“包干到底”的做法,把正确的内容写在错误批注的旁边,作业本开辟成了“红色根据地”,学生或置之不理,或茫然随从。
  2.2有代表性的批改。对于一些简单的、出错率较低的练习作业,教师可只批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其余比较放心的部分由学生自己批改。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给学生一次批改实践的机会。
  2.3适当面批面改。对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较多的题型以及需要重点点播的学生,尽量采取面批。当面指出错误,为学生设疑、释疑,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4让学生自批自改。如词语的听写、课文的默写或一些出错率较高又容易纠错的作业,学生自主订正后再进行的强化练习等。
  2.5学生之间互批互改。作文修改以及生字词语的默写可采用互批互改的方式,批改前教师先做适当要求与指导,然后让学生互批互改。有同桌之间的独立评改,也有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评改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6成立塔式分层批改体系。具体做法是:在班上建立一个作业检查批改塔式体系,即教师――课代表――小组长――组员,先由教师检查课代表,再由课代表检查小组长,依次类推,再由组长到组员。像平时的课文背诵、词语听写等作业检查与批改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促使批改符号新鲜化
  多变的批改符号极易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符号是一种形式或标志,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调动学生“口味”。如“优秀、良好、一般”或“甲、乙、丙、丁”的等级别符号;百分制分数评定;个性化的奖励图案、符号,多采用苹果、笑脸、花朵等简笔画;作业批改评语中描述性评价、激励性语言;以及分层批改、发展评价等。这些多元化的措施,目的使让评价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构建和谐、民主、发展的教学氛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