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碎萍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实a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采取能动性行为的态势,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表达,用心灵去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科学教学情境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科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现实性原则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科学和生活的距离。
  4.思考性原则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知识内涵,要有足够的科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知识味”。教师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相关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
  二、创设科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在中学科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形式各异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面,让他背对教师,且双手背过去。然后我问:“准备好了吗?”当学生说“准备好了”以后,我迅速地用一根针轻轻扎学生的手,他会连忙尖叫,且把手缩回(一切动作都要在全班同学的视野之内)。我此时设问:“他为什么缩手呢?”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我以此引入:“这种现象和人类神经调节方式有关。”于是学生的情绪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2.利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只要有心选择,就会找到许多与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中,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与初中生距离较远。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那么整堂课学生都会处于沉闷消极状态。所以教学伊始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觉得原来不过是身边熟悉可爱的事物,从而轻松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选择一些克隆动物的图片配以美妙和谐的音乐播放幻灯片,然后设问:“它们是普通的动物吗?”从而引出本节的探究主题――遗传信息在哪里。
  3.利用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相对于图片而言,视频声像合一,且具有将微观变宏观、静态变动态的特点,所以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在《火》一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视频的优势,开课先播放一段有关温州温福大厦发生火灾的新闻,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火灾隐患就在我们的周围。各种灭火措施与火灾带来的破坏无一不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猛烈的冲击,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4.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尤为突出。如在《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中,我让学生分组玩打手游戏,并进行示范,一位同学伸手,另一位同学打手,在2分钟内被打中几次,看谁的反应最快。这个游戏,学生几乎从小玩到大,再熟悉不过了。几分钟后,我请每组同学公布结果,选出反应最快的人,进而思考在这一游戏中,身体哪些部分参与进去了,身体哪部分结构起到最主要的作用。
  5.利用科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科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研究的逸闻趣事富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创设情境的好素材。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知识点多,抽象难懂。教师可播放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产物的科学史,让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足迹去体验,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又如《细菌》一节,教师可播放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进一步明确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6.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让学生联系实例,把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表演校园情景剧能让学生知道哪些动作可能危害神经系统,并明确其危害性。
  7.利用漫画创设教学情境
  漫画书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书籍,如果在教学中利用漫画形式设置情境,很容易打动学生,启迪他们进行思考。如《病毒》一节,在新课内容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假设未来十年中出现了一种“OVER”病毒,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然后打出三幅漫画:患者及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健康人。然后让学生找出他们有哪些不正确的行为,思考如果你是他你该如何去做。
  8.利用动画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未完全脱离孩童心理,看动画片仍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娱乐形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动画效应,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病毒》一节,教师可虚构一个动画主人公,以他游历病毒城为线索,安排情境问答,从而引出“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一系列知识点。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思考问题,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对于教学活动过程能做到收放自如,使课堂教学活泼而有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会使学生获得愉悦,甚至有成就感,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难度适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精神需要,从而使全班学生在不同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