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快乐体育教学中适度问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付成

  摘 要: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正情绪。本文结合快乐体育与快乐体育教学的内涵,针对适度的快乐体育教学进行剖析,指出教师应以情绪的发展促使学生喜欢体育课、创新体育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开展适度的快乐体育教学。
  关键词: 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教学 适度问题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正情绪。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也可以享受快乐。几年前一些中小学流行“快乐体育”的口号。一些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上感受快乐,用较多时间让学生“爱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结果放纵了学生,学生得到的身体锻炼少,学到的运动技能少。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快乐体育教学重新认识,慎重选择快乐体育教学形式。
  一、快乐体育与快乐体育教学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有两类:一类是从观赏体育比赛或表演中享受快乐;一类是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快乐体育教学侧重于后者。“快乐体育”一词,一般表达的是“快乐作为本质功能的体育”。快乐体育教学是指在形式上以快乐地进行体育学习为目标,本质上是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体能教育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认识体育、接受体育,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实行新课标以后,快乐体育体现为更新和转变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自练自评的能力,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其基本特征是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快乐体育教学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在促使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二、适度的快乐体育教学
  适度即适合要求的程度。快乐体育教学中的适度问题是体育教师正确处理一切问题的适宜尺度和准则,也是科学运筹和处理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矛盾的重要思想方法。对适度问题的认识,体育教师不但要把握适度的思想方法与工作艺术,而且应坚持适度的原则。体育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帮助暂时在体育活动中没有快乐情绪的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培养快乐情绪追求,即趋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而相应的情绪体验本身,成为人所追求的目标,并构成其行为的直接动因,而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如果学生将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到运动场就胆怯,肯定就不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不是所有学生对所有体育学习内容都感兴趣,在有些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中,学生往往有趋乐避苦的心理倾向。体育教师要适度考虑学生的这种心态,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愿望,创造性地选用一些方法和手段,将激发乐趣、取得成功作为某一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来设计教学,安排多种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尽量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成功感、满意感,并由此产生体育兴趣。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人们把追求快乐当成体育的本质功能,那么,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安排首先应是努力满足追求快乐的需要,在快乐体育教学中体现在尊重个人,创设无偏见和支持的愉快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布卢姆(Bloom,1956)认为,教学目标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这三方面的行为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情感目标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及价值观等。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教学的主体。这样,体育教师要时常肯定学生的尊严,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与关心。“肯定个人尊严”应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达成的契约,在维护人的尊严方面达成共识,才能真正使学生变得自信和自强。因此,对人的尊重具有对象性、情境性、积极的情绪色彩和一定的心理需求获得适度的满足等特点。信任是一种最高的奖赏,它既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又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基础。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肯定学生的尊严、尊重、信任与关心的情感基础上,要处理好快乐与兴趣的关系。快乐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以兴趣为主体,把微笑带进课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乐学,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快乐,而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只有设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练中受益,真正体现快乐。也要处理好快乐与质量的关系。实施快乐体育,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体格及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快乐蕴含在体育之中,是客观具体的。只有经过刻苦练习、艰苦努力获得的乐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探寻教材中的乐趣,提炼并利用快乐的因素,与教学目标相协调,才能使教学充满乐趣,使学生在不断体验快乐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自由享受运动的乐趣与能力。
  体育中追求快乐这个“度”在不同的体育范畴内具有不同的标准。在体育的整体范畴内,追求快乐不能超过追求健康。在体育的较大范畴内,追求快乐不能超过相应的本质功能,如在高级竞技体育中不能超过提高成绩,在某一或某几个具体的运动项目的范畴内不能出现损害健康的情况等。目前,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快乐体育,没有将快乐体育融入素质教育的范畴,使得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等方面水平普遍下降。因此,追求快乐体育教学必须在完成新课标的基础上把握一定的“度”。
  三、快乐体育教学中适度问题引发的思考
  1.情绪诱导
  体育教学应以快乐的情绪体验为切入点。运用小集团教学模式和比赛法,创设情境,为心理情绪的展现和发展搭建平台。小集团教学模式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相互交流的社会性作用,以及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进行培养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考虑到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关系交流的规律性。通过多媒体教学等进行“球场语言”、显示气势、鼓舞斗志的“肢体语言”和“比赛范式”的教学提示,让学生“入境”,并“加油”呐喊,击掌庆祝、互相勉励,由此产生参与的兴趣和情绪追求。比赛间歇或赛后,教师即时的小结表扬、反馈,学生的自评、互评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运动乐趣。
  2.教学创新
  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尽快进入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炼、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副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3.主体性强化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的,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能取得成效。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按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时将快乐体育教学中目标行为化、具体化。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过程,应充分发挥其反馈、激励、发展功能。学生自评和互评正是发挥个体元认知的控制过程。自评就是自省的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确定新目标的过程。互评就是客观评价他人,取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的过程。互评可以使学生客观对待自己与他人,对学生的自评起到辅助作用。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进行自我调节、自省并修正提高,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游江波,李骏.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9).
  [2]毕世明.论体育中的快乐与快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3]古玖新,李新晖.将快乐融入体育教学中――浅谈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
  [4]布卢姆.为掌握而学[A].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