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剑

  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了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使教学活动更为有趣,为教学提供感性材料,增加学习者感知深度。设计制作良好的教学媒体材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因此多媒体教育手段成为教与学的良好媒介和桥梁。
  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机、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让其充分地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根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特性,积极探索实践和总结如何有效、有机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多媒体技术和课件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现代教育必备的方式,但是也应看到,教育为先,教师在教学备课等方面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把握、驾驭教材能力是首要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源”和“本”。选择、制作能力则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催化剂”“推动机”。
  在现代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出了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把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把握教学内容,并与多媒体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接收信息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媒体的动作方式。这些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学准备、教学的技能、技巧等方面,有效、恰当地与多媒体技术结合,才能完整上好课,成为精品课。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课,不仅仅是理论上背概念,而是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进而完成知识的作用,真正做到提高了学生自身素质。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合理运用,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
  古代大教学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而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则具有集视听(闻、见)一体的优越性能。当学习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比较容易,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使学生听到绘声绘色的解说,看到真切的画面,生动的演示,把抽象为具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有了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得主动、轻松、效果好。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4月的国统区。于是我将文中描绘的荷塘月色内容形象地勾勒成彩色的图画,配之以从网络下载和搜集来的相近的图片进行修改点缀制作成课件,通过投影设备展示在屏幕上。学生被看到展现在眼前美丽的月色画面,配以优美的音乐而深深地吸引,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形象生动地展示相关的情景、乐曲,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琵琶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学生可能对琵琶的认识和琵琶曲的弹奏较为生疏。《琵琶行》一文中对琵琶女娴熟、精湛的琵琶弹奏技巧描写得十分精彩,如果学生仅凭文中的描写和教师的讲解,很难深刻体会、理解、感悟乐曲中所透露出的琵琶女悲惨的身世和白居易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因此,在进行《琵琶行》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所展现的内容,聆听琵琶演奏。随着课件的进展,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揣摩。随着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和忽高忽低、交织起伏的旋律,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写到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写的意境,从旋律的清脆悦耳、轻快舒展中体会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信息多、生动形象且可反复使用的优势。在语文教学的复习课中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如在复习“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后练习、《练习册》及历年试卷有关题目搜集分类,并在重要信息,词句处进行“动画”设计,或改变颜色,或闪动提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了学生记忆所储存的信息,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让学生在愉悦中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巩固知识,不仅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弊端,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发展的必备手段,充分利用它,才能更好地为知识服务,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必备的教材准备,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学作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