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慧平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及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性质决定了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为目的的一门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具有多样化创造性、生活化开放性、社会化时代性和情感化探究性。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遵循学校教师自由和自律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校本课程 开发
  
  “校本”是什么?很难给它一个明晰的界定,“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就是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的更彻底。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理念、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以当地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多样化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社会环境,因地制宜,由学校内部人士(包括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参与决策编制的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是在校本前提下,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为目的的一门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特点
  1.多样化创造性。同其他学科相比,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可以是教材内的,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可以这样组合,也可以是那样组合;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只要能达到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国家教材,大胆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从而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更适合本校语文教学实际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2.生活化开放性。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需要语文。语文校本课程从生活出发,通过教材,教给学生找寻生活的本领。例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联运用极为广泛,春联、寿联、婚联、名胜联等随处可见,学生掌握了对联的知识,便可在搜集、整理、研究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可显显身手,写写对对,相信一定会引发许多学生的兴趣。教学的开放性显得很重要,走出语文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发现和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比如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企业、到市场搞社会调查,写写新闻人物背后的故事。
  3.社会化时代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语文校本课程的设置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和语文相关的新现象、新课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更新和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使语文教学与时代同呼吸,更好的发挥其工具性,同时其研究成果又可以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当今社会对信息的处理固然主要在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但依然离不开语言文字,离不开语文知识。人机对话,网上聊天,即便是手机中的短信息发布都得依靠语文知识,而对信息的语言表述,或换个角度说,对计算机网络语言的研究,便可成为一门语文校本课程。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面对世界向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更是要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学生的求学意愿和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多元化要求来考虑建设新的课程。作为母语教学,语文学科更应肩负起这样的重任。“高中语文课程要能适应社会发展、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与评价的方式等方面实行系统的改革,要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必要的全面的语文素养,也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多样化需求,尽可能适应学校发展自己办学特色的需求”。
  开发丰富、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众多的语文校本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师生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校本之日,也就是教育真正得到振兴之时。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