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 瑞

  (一)导向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制定教案过程中要围绕素质教育,紧扣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评估细则。教学前应制定导向计划,授课过程中要有导向措施,授课后应有切合实际的评估。
  导向应体现三方面的要素:教学目标一必须学什么:教学策略一如何教,如何学;教学评价――获得反馈意见。即一节课的“导向”应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例如学习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每届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是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感到抽象;二是如何将函数性质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并达到灵活运用感到茫然。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在讲课前首先以预习提纲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通过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各图像对应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归列成表,并分别列举典型例子,使学生深刻理解有关内容,在做题时心里有数,有根有据。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题目,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既培养学生思维上的条理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二)导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同一教材的不同学习阶段,都要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避免内容枯燥、单调。例如,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
  
  (三)导新
  
  创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习和思考的产物,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思索和发问,养成研究与探索习惯。我在每次授课的过程中,不光讲一些既定的东西,还注意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每个结论、观点的确立及问题之间的关联,并在每次课后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来发问,然后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学生对这样教课的形式,明显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
  
  (四)导思
  
  教学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创造地、积极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学生的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基本课程知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比较注意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经常采用提问、总结、亲自演算、纠正错误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多层次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导德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需要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多年来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承的宗旨。利用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这样,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文化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发挥好教师的传导作用,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研究。我深深体会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尤其是通过“五导”(导向、导趣、导新、导思、导德)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对教、学双方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得轻松,又有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