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化对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驰

  摘 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大学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充分认识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等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改革创新;大学教育;理念;体制
  
  大学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步骤,理应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一、当前大学教育在改革创新教育方面的不足
  
  (一)价值观培养基本方法单调
  由于大学教育直接面向社会生产,以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等课程教学为主的教育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和课余时间,虽然这些课程的教学也是必需的,但也造成了对大学生的理想、人生等价值观教育仅仅局限于“两课”那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相当部分的专业教师没有抓住专业教学的时机,没有结合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适时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传统道德教育。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必要的辨别能力,盲目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没有吃苦耐劳、从小事做起的心理准备。有些大学毕业生对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制度不适应,要么紧张焦虑、要么自卑胆怯、要么急功近利。
  
  (二)素质教育过分强调“文化素质”
  传统的大学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从大学生素质教育途经来看,大学教育主要以文化知识培养为主,而对全面素质发展并没有引起充分重视。这样一来。很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具备改革创新精神。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陈旧老套
  在以考试为中心的指导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填鸭式、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到大学后虽然有部分改进,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还是主要的教学方法。相当部分的大学教师没有把精力用于钻研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没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不用自己动脑的教学方法,所以,许多大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毕业后不具备创业观念和创业素养,难以走上自己创业的道路。
  
  二、充分认识大学教育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特别应当充分估计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并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石。
  作为年青一代的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未来发展的关键人才,并将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如果高校不对他们及时进行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如果他们不具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基本素质,必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利于加快我国追赶国际经济科技进步的步伐。
  
  (二)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如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等。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唯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唯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精神实质是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走科学发展道路,也只有具备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能够形成强大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能够使人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
  
  (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大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心理、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文化知识、丰富的专业技能等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但这些并不代表高素质人才所要求的一切要素,最关键的一点是,大学生还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根据创新和创业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缺乏创新和创业的素质教育,就构不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大学教育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精神,是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要求,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的战略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的关键首先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增强创新意识方面,要着重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大学教育之中。
  
  (二)改革教育体制,推进创新机制
  改革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既要有观念的更新,也要有配套合理的教育体制、机制。一个科学的体制、协调的运作机制,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转变教育模式,更新教育内容。在教育模式上应逐步变应试教育为创新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适应时代及科技发展的需要,舍弃陈旧、过时的内容,充实、补充新理论、新知识。
  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进改革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机制上要能促进教师担负起主要职责,要突出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建立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破除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框架,改革考试方法。完善学分制方法,创设评选优秀学生的条件与方法,并应考虑考评体系的可操作性,做到既全面客观,又突出“创新”这个重点。
  
  (三)改进教学方法,开拓创新思维
  在注入式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启发式教学法的比例和质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方面及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方法,它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概念和新理论深入地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养成良好习性,培育创新素养
  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有赖于教师的教育引导,又有赖于学生的自我培养。平时应养成随时记录思想火花的习惯,刻意塑造富有怀疑精神的品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富有好奇心、探索欲,逐渐培育自身的创新素养。
  
  (五)锤炼坚韧意志,焕发创新激情
  改革创新没有现成的教条,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没有固定的程式,需要大学生具备勤奋刻苦、坚忍不拔、大无畏的气魄。我们应力戒懒散怕苦、不能持之以恒的习性,力戒缩手缩脚、畏缩不前的心理。要敢想敢说,敢为天下先,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锤炼坚忍的意志,时时焕发创新的激情。
  
  (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改革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出真知,光有理论知识,不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不去积极参加实验和实践,就不能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创新实践之中,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是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