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初中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海梅

  摘 要: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改革契机,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成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 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学生天性喜欢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但长期以来,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按照僵化的程式严格地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受。尽管教师在备课时下了很大功夫,在上课时讲解体育知识,示范体育运动技能,上得非常辛苦,但事与愿违的是,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学生却觉得体育课既枯燥无味又让人非常疲乏,无法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而对体育课逐渐失去了兴趣,事倍功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有了新的内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改革契机,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
  一、在快乐体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兴趣的产生的关键时期,是在小学和初中这个学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体育学习的敏感期,激发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将会使这些青少年到了高中和大学的学习阶段,乃至成年以后,都将会持久地保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效地实现终身体育,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所以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的理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传入中国,既是口号,又是具有指导体育教学作用的具有较完整的教材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体系。提出体育学科目标要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并把对体育的兴趣变成对体育的终身爱好。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尽可能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来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体育运动教学内容。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让男学生练习他们喜欢的对抗性激烈运动,如篮球和足球等,而根据女学生比较注意自己形体的爱美的心理特点,让她们练习健美操和运动量较小的羽毛球、排球等,还可以引进课堂教材内容以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和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又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向和谐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自己所擅长的运动项目的潜力,从中得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信和乐趣,养成喜爱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把这个体育特长变成终身的爱好打下基础。
  二、在快乐体育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健康不仅仅指的是人生理上的健康和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保持完好的状态。而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独生子女众多,在众多家长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像温室里花朵经不起风霜雨雪一样,对挫折和困难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耐苦的精神,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迫在眉睫的。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缓解心理压力,在体育运动中感受愉快的心境,减缓或者消除由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的心理压力或者在生活方面例如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或同学之间的交往出现问题等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挫折感和因此而引起的焦虑等症状。从而让学生提高调节情绪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人把进行“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曲解为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无原则地迁就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求,在体育课上放任自流,只要他们觉得快快乐乐就行,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体育活动的各种运动项目都需要参加者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疲劳和痛苦。例如长跑这项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耐力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有不少同学在离终点不远时,觉得坚持不下去而想退出跑道,这时教师就要在旁边加油和鼓励学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在于名次高低,只要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就是好样的,让学生一定要坚持跑到终点,然后表扬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让他们虽然感到体力上很累,但是得到了终于克服困难到达终点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所以在快乐体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改革理论修养和体育素质,在快乐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让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心理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芳华.“快乐体育”对学生体质影响的面面观.体育师友,2008,2.
  [2]毛振明.日本快乐体育对我国的影响,2004,9.
  [3]覃立.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策略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12.
  [4]胡梅清.新课标下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2006,3.
  [5]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