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应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盛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课堂调查、现场访谈与研究等方法探讨了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应对的问题,并对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在意外损伤后能够及时应对。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 应对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机体各部分的机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学生在日常体育教学及其它体育活动中没有遵循人体的生理规律,没有清楚地认识自身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没有正确地调控身体姿态,就有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轻者如擦伤、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等,重者可以是脑震荡、半月板撕裂、骨折等,更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思想麻痹,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课堂纪律松懈。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体育教师、教练员和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思想松懈,安全意识不够,有些学生课堂纪律松懈,如着装紧身、穿高跟鞋,携带手机、尖锐物品,如小刀、钥匙等。有些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和好奇心,盲目自信,认为“一般的运动不会造成大的伤害”、“运动损伤都是些小伤病”等,从而放松警惕,不顾及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超负荷运动,同时在运动中又缺乏教师相应的保护,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二)对运动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不明确和活动不充分。
  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调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兴奋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的状态逐渐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如果缺乏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或者缺乏专项的准备活动,机体就不能较好地进入最佳的活动状态,一旦在运动中产生爆发力,就容易受伤。
  如在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100名学生调查问卷“你认为在体育运动前或测试前有必要做准备活动吗?”一问中发现只有8%的同学回答有必要做;56%的同学回答无所谓,做不做一个样;36%的同学回答浪费体力,不要做(其中女生占多)。在上课前或教学比赛前很多同学要求不必做准备活动,直接上课或比赛。上述认识均导致对体育活动前准备活动的重视不足,往往引起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准备活动量过大,身体已经感觉疲劳,就会使身体机能下降造成损伤。
  (三)运动量安排不当或技术动作不合理。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运动量安排不当尤其是身体局部负担过大及技术动作不规范,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耐受程度及技能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应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每一项体育活动也有各自的身体技能要求,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技术动作不规范就会违反身体结构和机能,再加上肌肉力量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弱,极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四)运动者的心理、情绪、身体状态不良。
  运动者的心理状态也与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运动者心情不佳,情绪急躁,急于求成,自控能力差;或者本身睡眠及休息不好,患病或受伤;这时身体机能下降,注意力和警觉性都减退,反应迟钝,这些都使得损伤的发生几率随之提高。
  (五)体育场地和器材缺乏安全保障。
  高质量的运动场地和设备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和训练的安全保证。若场地不平整,有碎石杂物,跑道过硬、过滑,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运动垫子有缝隙及器械年久失修,安装不良,器械的大小、重量与运动者的身材、年龄不适应,器械的安装不够牢固稳妥等都有可能引起运动损伤。
  除上所述外,不良的天气、光线,教师组织不当等原因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除了要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外,也要探索运动损伤发生的客观规律。生命活动是节律性的活动,人体有体力、情绪和智力三大节律,一般认为较严重的运动损伤与体力几率关系密切,而一般的运动损伤则受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的影响更为明显。高校体育教师应按照规律制定计划、安排课程,在组织实施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重视安全教育,加强自我保护。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增强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教师的统一安排,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修养,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严禁学生有嬉戏打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运动中的保护和帮助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另外,学生要加强自我防护,如紧急落地时头部的保护,若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期暂时不进行一些剧烈运动,甚至不参加运动等,也可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合理组织练习。
  授课前教师或训练员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训练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健康情况和技术水平合理安排训练,掌握适度的运动量,注意练习时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以及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要充分考虑到训练中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技术动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对学生的位置加以限制,严禁对掷、乱跑随意改变间距的现象发生。加强基本技术教学,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学习新动作时尤其不能心浮气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明确体育运动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机体逐步地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活动(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的兴奋性,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良好而有效的准备活动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准备活动可逐渐使机体进入最佳状态,同时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肉和器官供血增加,心率呼吸节律加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运动中的暴发力,而且可以预防损伤。
  准备活动的内容及量,应根据教学、训练与比赛的内容而定,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同时准备活动还要参照个人情况和天气情况,比如冬天气温低,肌肉韧带僵硬,准备活动就更应该充分一些。有研究表明,准备活动一般以20分钟,或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具体根据比赛或活动的项目而定,可以是慢跑、徒手操、各种游戏等。在准备活动中增加适当的力量练习,对提高肌肉功和防止肌肉拉伤很有好处。
  以下是我在观看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海南师范大学主场时,中国人民大学队在比赛前约三十分钟的准备活动,先是在球场内慢跑大约3到4分钟,再做徒手操,包括各关节活动(颈、肩、肘、腕踝、手指、髋、膝关节等)、腰部运动,以及各韧带肌肉的拉伸(重点是踝关节、大腿前后侧),约6分钟,传、垫、扣球练习大约7分钟,四号位和二号位扣球练习各约4分钟,发球练习2分钟,然后休息大约3分钟开始比赛。在练习时还做些加大弧度和力度的韧带和肌肉的拉伸练习,可见他们做准备活动是很充分的。因此,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
  (四)医疗监督力度和运动器械防护的加强。
  有条件的学校应加强体育活动的医疗监督,针对学生入学时的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了解他们的身体机能状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同时也要对运动场地、器械设备等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并及时维修。要杜绝学生穿着不适合的服装及鞋子进入运动场地。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等等。

  三、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遵循体育运动规律,不遵循人体的客观生理状态,不加强运动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仅会给健康带来危害,而且会造成不良心理影响,进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感。而运动损伤后及时准确地应对处理对病情的转归非常重要,如果受伤后处理不当,则不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反而会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
  (一)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
  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在运动损伤中非常常见,大多数同学都会立即采用正红花油等外用药擦涂来消肿止痛,有的同学会试图通过按摩来活血化淤,还有的同学马上对伤口进行热敷。其实,受伤时局部位置的毛细血管损伤破裂,以上几种方法只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得更加明显,加重局部出血的现象。所以在扭挫伤后我们一般建议冰敷或冷敷半小时左右,伤情严重者局部加压包扎,促使局部止血消肿;受伤后24小时方可进行外擦药物、热敷、按摩等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粘连,加速痊愈。
  (二)撕裂伤。
  撕裂伤中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而对于撕裂伤重要的是要避免直接触摸伤口引起感染,现场没有紧急处理的条件,应立即按住伤口止血,迅速送往医院处理。
  (三)脱臼和骨折。
  当发生脱臼时,应叮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当发生骨折时,在采用较干净的敷料作初步包扎止血后,也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防止移动时加重损伤及引起剧烈疼痛。在妥善固定后还要送医院治疗。
  (四)心理安慰。
  学生受伤后,会产生自责的心理,以及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非常注意教师的态度与反应,因此在关键时刻教师的态度相当重要,这时的心理急救会胜过医疗急救。所以,在学生受伤后应及时表现出亲切、温和、理解、关怀的态度,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学生心情愉悦,减少痛感和心理负担,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他们心理和机体康复。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学校体育安全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学校领导到体育教师到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体育教育直接实施者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把握运动损伤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柏枫等.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
  [2]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
  [3]刘淑慧.体育保健.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4]马湘培.高校应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经历SARS反思高校心理.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
  [5]赖天德.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