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丽的错误,精彩的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玲萍

  摘要: 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教师需要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让这些“意外”演绎精彩。
  关键词: 数学课堂智慧巧抓“意外”
  
  曾经,我们认为十全十美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满堂喝彩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在实践中,我们渐渐发现,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学生的回答、反应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范围框架,“扔”给我们毫无准备的意外。一个偶然,一个尴尬,一个错误,或在我们的措手不及中成为一种遗憾,或在我们急中生智中演绎一段精彩。
  
  一、接纳偶然,成就精彩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精确预料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若我们善于捕捉,善于利用,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教师机智的精彩就会向我们走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就会生成诗一般的无数精彩。这就是数学教学的求索。
  一次我在本年级组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可能性”,一开始我通过“抛硬币”、“摸彩球”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的含义。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气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我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有10个球,分为红黄两色,但个数不同。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相汇报活动情况,我也很满意地在黑板上作记录。到第4小组汇报时,出现了意外的局面:他们小组的袋里有6个红球,4个黄球,结果他们摸到黄球的次数反而比红球的多了几次,并且第4组的学生A坚决不同意“袋里边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到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这种观点。
  尽管事先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出现这种概率很小的情况,但当学生提到它时,我还是免不了一愣。一愣之后,我迅速调整了上课思路: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避而不谈不能解决问题,那怎样来引导该生呢?我先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对症下药。于是我和学生A进行了下面的一番对话。
  师:刚才其他小组的同学已经汇报了他们的发现,你和他们之间有不同吗?
  生:有。他们是袋里边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出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我们小组的发现和他们刚好相反。
  师:那你认为你和他们的看法,谁有理呢?
  生:我觉得他们有理,但,我也有理啊!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的。
  师:不过,他们几个小组看法一致,你们只有一个组呀。看来,在红球比白黄球多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当然也有你们碰到的这种情况――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你现在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了吗?
  生:(不出声,只摇了摇头。)
  师:学生A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真理说不定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呢。把你们小组的球拿过来,让他再摸几次。
  生连续摸了10次,结果摸到红球6次,摸到黄球4次。他又主动加了4次,结果是:3红1黄。
  师:你现在怎么想?
  生:我觉得他们对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我没全错。
  师:说得非常好!在红球多黄球少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比黄球的大,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如果像第4组发现的那种情况发生了,这是什么现象――
  生(齐):偶然。
  看着学生A终于点了点头,学生和我都长吁了一口气,课堂也由此成就了一段精彩:学生争先恐后地举例说明生活中偶然的现象。接纳偶然,成就精彩是我的追求。
  
  二、正视尴尬,收获精彩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是对教师理念与智慧的挑战。我们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因势利导,挖掘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我想,后者才是我们的价值取向。课堂上,意外在不经意间冒出来,这时新的课程资源也正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和滋生。
  记得在一次《圆的认识》新授时,我刚讲解完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用字母O来表示圆心、r表示半径、d表示直径,这时学生B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一定要用O来表示圆心,r来表示半径,d来表示直径,而不用另外的字母呢?”当时,我非常尴尬,不知道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转而一想,这里面是不是有原因呢?可不能抹杀学生的好奇心。
  师:学生B肯动脑筋,会提问题。我们班有其他同学知道答案吗?
  生1:老师,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呀,这是规定啊!
  师:同学们,其实老师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来请教电脑,好吗?
  生(齐):好!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大长知识,原来O的意思是“圆形物,零……”,r是radius的首字母,意思是“半径、车轮上的辐条……”,d是diamdter的首字母,意思是“直径、对径……”。
  正是这个环节,掀起了课堂气氛的高潮,也让我的课堂出了彩。看着学生在期待与收获的满足中离开课堂,我更享受到一种耕耘的快乐。
  
  三、引领错因,回味精彩
  
  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最真实的思想、经验的暴露。面对“节外生枝”的错误,教师若能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让学生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发言,充分地阐述,就会引出一次次精彩。
  前几天,在教学“三角形分类”一课时,在做“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一题时,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当我出示那个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信封时,学生的观点分成了两派: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和三种三角形都有可能。持错误意见的学生振振有词:露出的角是锐角,而且露出的两条边一样长,说明这不但是锐角三角形,而且是个等腰三角形。有学生马上反驳:你只看到了露出的部分,那如果信封里面的另外两个角有一个角是钝角或者是直角的话,那不就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了吗?一部分学生似乎明白了“噢,对对对!”可仍有一部分学生“执迷不悟”,有个女生还拿着书说:“可它明明就是个锐角三角形嘛!你看!”我一看,原来她已经把下半部分都画出来了。当我把她画的图展示给大家看时,有学生又马上指出:她画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这时,我再用课件演示并讲解:“你画的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不过你看,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可能是这几种情况。”看了课件演示的几种可能后,学生这才恍然大悟。试问如果没有这位学生一开始错误的认识,又怎么能有这精彩的一幕呢?
  
  四、呵护异音,升华精彩
  
  在一次随堂听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最后出了这样一道题:1、2、4、(?摇?摇 )、(?摇?摇 )、(?摇?摇 ),要求学生在后面写上一些数,使这些数看起来比较有规律,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位学生填出了第一个答案:7、11、16,理由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2、3、4、5…,教师微笑着点点头;第二个学生想到了另一种填法:8、16、32…,理由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为后个数,教师满意地笑了。教师环视着全班学生,似乎没什么问题。正好下课铃响了,教师准备课堂小结。这时,有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又偷偷地放下,教师猜测这是一位自信不足、成绩平平的学生,教师略显迟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填1、2、4…”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学生害羞地埋下了头,教师示意大家安静,亲切地说:“你的想法不错,真了不起!大声地说出你的理由,好吗?”那位学生慢慢地起头说:“我觉得重复也可以是一种规律。”
  说得多好啊。简单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规律,大概受这种想法的启发,学生的热情一下又高涨起来,“老师,我又想到了另一种填法,1、2、8、1、2、16…,理由是前两个数重复,第三个数分别填4的2倍,4的3倍。”时间已超过了3分钟,但学生依然沉醉在寻找规律的兴奋中……
  这一个个预设不到的“意外”,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使整个课堂锦上添花,让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了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而显现的无限活力。
  当课堂摒弃雕琢,其实就是美丽;当教学洗净浮躁,碰撞生成智慧。教师应学会捕捉意外,别让它们悄悄溜走;巧妙利用意外,让它们演绎一段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