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伍海虹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其中提出应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进入“小社会”的最初阶段,常规要求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幼儿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高低。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了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常规教育是小班教师必须抓好的工作之一。
  生活常规指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具体包括:(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规定。
  以下是笔者在初步探索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培养中发现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新策略。
  
  一、音乐指令法
  
  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对语言的感知是同样敏感的。因此,教师尝试用特定的音乐替代语言的指令,能使幼儿听懂某段音乐所代表的言语意思,及时做出行为的反映,并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形成反射行为,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如:将《摇啊摇》这首歌曲作为安静休息的主题曲,告诉幼儿,在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就要安静地把小手放在桌子上,趴在桌上休息。用音乐代替教师的语言指令,督促幼儿能够懂得音乐一响,就应该安静地休息,不说话,不乱跑。此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幼儿听到歌曲的反应,并用语言提示的方法提醒个别幼儿,听指令休息。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有良好的条件反射,听了音乐就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后趴在桌上休息。
  
  二、儿歌、歌曲、故事引导法
  
  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歌曲、故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通过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常规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小班幼儿对儿歌、歌曲、故事最感兴趣。教师也有意识地选择了《三轻歌》、《洗小手》、《大公鸡和漏嘴巴》等优秀的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如《三轻歌》能帮助幼儿懂得说话、走路、放下东西,都要轻轻的。针对幼儿的排队、收理积木吵闹的现状,教师也可以进行情感上的强化。每当幼儿收积木发出很响的声音时,教师就念起儿歌:“放下东西也要轻,不要老师告诉我,自己会留心。”这时,幼儿马上安静下来,很小心地放积木等。排队的时候也一样,有些孩子排队的时候开始讲话,教师就念“说话轻,走路轻……”,孩子们一下子意识到“轻”这个字的意思,就停止了讲话,很快排好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幼儿对《三轻歌》已经完全理解,能根据《三轻歌》的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认识图标法
  
  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有需要养成的生活常规。吃饭、午睡、入厕、盥洗等小细节都需要教师用心地关注和有意识地培养。针对小班幼儿易记却易忘的特点,教师设计了很多图标,贴在幼儿活动室的四周,通过图标来提醒幼儿,如何正确地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如:在幼儿的杯子橱前、洗手池前的地上,都贴上了小脚印和直线。这些小脚印和直线可以提醒幼儿喝水洗手要排队、一个接一个,不抢、不推挤。在小脚印的图标提醒下,很多孩子都自觉地踩脚印,并懂得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的道理。
  
  四、行为巩固法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某一行为习惯的持续性维持很短,如果不加强练习和巩固,良好的常规习惯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需要利用一日生活的任一环节,对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进行巩固和练习。如:反复的行为练习和听觉巩固,使幼儿慢慢能够听到音乐就马上安静地趴在桌子上休息。同样的方法,在洗手、喝水、用餐等方面,也用儿歌和语言的提示来巩固幼儿的认识,并进行正确行为的练习和训练,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正确意识真正地转变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五、榜样法
  
  榜样法是指对个别幼儿正确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这是幼儿园教育方法中最常见和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班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教师应多用正面教育、积极的语言来引导他们。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获得正面强化刺激并使其固化下来,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在排队去户外活动前,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当音乐一响,教师说:“排队做到静、齐、快!”幼儿一听到教师的讲话,自然地放小椅子,并很快地排好队。然后教师对幼儿的排队进行评价。如:“今天第1、2组的小朋友排队最快了,站得整整齐齐的,还不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通过在集体面前表扬的方式,肯定一部分幼儿,并使这些幼儿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使其他孩子也有了约束力。
  
  六、奖励与鼓励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天性就喜欢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生活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所以,在行为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抓住第一时间,用口头表扬、肯定、奖励小红星的方法进行激励,使幼儿知道安静休息、排队喝水、安静午睡、轻拿轻放物品等,都是可以得到教师表扬的,是正确的行为。这样幼儿的正确的行为会得到稳固,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个别纠正法
  
  在关注全体幼儿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一些特殊儿童的行为表现,并及时有针对性地纠正与指导。由于小班幼儿的不稳定性,在生活常规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往往是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小部分幼儿总是出现午睡时尿床现象。而尿床的原因是:进午睡室前没有入厕。比如卿卿小朋友就是典型。虽然教师强调:“小朋友要先上厕所后再睡觉。”但卿卿却坚持地说:“我小不出。”结果可想而知,他尿床了。针对卿卿的状况,教师及时地与他母亲联系,先请她到幼儿园给卿卿更换裤子,然后与她沟通,把事实情况告诉她,并强调,在睡前入厕是很好的生活习惯,希望母亲能够与教师一起共同帮助他明白这个道理。通过教师和母亲对卿卿的教育和督促,现在卿卿每天午睡都能够自觉地先入厕再睡觉。通过这次事件,他也渐渐明白:如果不入厕的话,午睡尿床是很难受而且很不好意思的事情。
  “好习惯的养成,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孩子良好生活常规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现在开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