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市高职生个人适应性现状及改进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志强 周利利

  摘要: 主要采用调查法对上海市某高职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生活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调整能力、人际关系和职业规划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把握高职生个人适应与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进而对高职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生 个人适应 发展
  
  一、调查目的
  
  从心理学上来讲,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取得与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个体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当前对高职生的适应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适应性方面,没有关注到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及职业规划方面,缺少与高职生的发展相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市某高职院校的调查,旨在把握高职生个人适应与发展的现状和动态,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上海市某高职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92.5%;其中男同学占45%,女同学占55%;独生子女占50%;来校前78%是高中生,另外有20%的三校生和2%的在职员工;来自城市占78%,农村占12%。
  2.文献资料法。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Internet网相关网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描述。
  
  三、结果与分析
  
  1.高职生对自我的认知。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学生们大多处于被老师和同学评价中,而对自我的认知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个人成长中的要素很少进行探究。调查显示,45%的学生认为了解自己的个性,51%的学生很欣赏自己,49%的学生不欣赏自己,偶尔会感到孤独的学生占62%,一直和经常孤独的学生分别达2%、8%;在最愿意提高自己的方面,选择人际和生活实践项的分别为23%和51%,明显大于选择身体项的10%和学习项的16%。可见,近一半的高职生缺乏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乏将很难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大部分高职生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参加社会实践方面有很强的动机。
  2.高职生的生活适应性。生活节奏、生活状态和适应高职生活所用的时间是衡量学生生活适应性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认为生活很忙乱,生活不是快乐的,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竞争力差,但是将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一个月内适应了高职生活。这些数据表明,高职生的适应生活的时间还是相当快的,但是在适应了生活节奏后,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生活节奏打乱了,不认同自己的竞争力。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到适应的量,也要关注适应的质。
  3.高职生的学习适应性。社会转型和市场化的冲击,学习内容的专业化和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对高职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策略产生了很大影响。将近一半的学生不认同成绩优秀就是好学生,不认同现在的学习对将来找工作很重要;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时需要监督,希望能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集体发言上,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在下面小声议论。在高职院校,确实存在不少数量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身学习动力的不足,易导致不良的学习氛围,不良的学习氛围又反过来影响学习动力,从而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4.高职生的自我调整能力。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生活困境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也不能有效求助,希望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同时,在生活遇到困难时,70%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选择向老师倾诉的只有2%,这说明学生和老师是有距离的,高职老师很少走进学生的心灵。高职生表面看来活泼好动,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常常会发生心理失衡,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心理救助。
  5.高职生的职业规划。我想往哪方面发展?我能往哪方面发展?我可以往哪方面发展?当一个人开始考虑这些问题时,他的职业生涯设计就已经开始了。调查表明,92.6%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但是54.8%的学生不知道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就业岗位,没有确立职业理想和没有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的比例分别为45.2%和54.8%,可见高职学生由于不能清晰评估自我和分析环境,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知模糊,自我职业规划能力欠缺。同时,在哪些环节对就业帮助最大方面,学习专业技能占49%,参加社会实践占33%,远高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校内工作。学生的这种评价,肯定会影响他们在这些方面精力的分配;学校也应该相应增加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在课程中的分量。
  
  四、对高职教育的改进建议
  
  1.增强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指导高职生确立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具体,近期目标尽可能细。为高职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尽量避免直接的失败。教师要加强对高职生积极的归因训练,并逐步使他们学会对学习和行为进行自我监控,掌握自我调节的有关技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远离无助感。
  2.增强高职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把社会和学校教育对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学习需求,使已有的学习需要由潜性变为显性,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要使高职生真正深刻意识到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就读高职院校并不低人一等,高职学生只有端正自我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用武之地。
  3.提高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融入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中,教学要包含从事本技术领域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应该具有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能力。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加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可以开设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对部分社会适应能力严重缺乏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帮助和训练。
  4.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与教学计划同步。
  职业规划指导要与各个阶段实习相联系,建立专职职业规划指导队伍。学校要依据人力资源理论,建立起学生成长档案,分析学生个人的优势与劣势,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成长历程;应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指导。
  
  参考文献:
  [1]丁志强.高职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J].教学探索,2007,(3).
  [2]阳慧.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9月.
  [3]朱幼婵,刘春久.增强高职生自信心的实践与思考[J].招生与就业,2005,(3).
  [4]王志斌.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0,(4).
  [5]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