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因素及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纪良

  摘 要: 本文从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实际出发,从思想意义、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准备活动、运动着装、运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运动损伤产生的因素,提出了体育教学中预防损伤的对策。
  关键词:运动损伤 措施预防 遵循规律
  
  体育健身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健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但由于不正确的锻炼方法造成运动损伤这就不值得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些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利于预防伤害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常见的运动损伤的产生有以下主要因素
  
  1. 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时,麻痹大意,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造成损伤。
  (1) 缺乏必要的课堂安全意识。特别是有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如铅球、标枪等,没有能利用合理的课堂组织规避危险,这往往会发生重大的伤害事故。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认识到所教内容的特点,严格课堂组织,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方能取得好的预防效果。
  (2) 缺乏科学的运动训练意识。不少体育教师都存在着错误观念,以为运动受伤只是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惯常出现的小问题,要提高成绩,学生就要吃得苦和经得起考验,而伤患也是这个过程中在所难免的事。于是,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都未有积极地做好预防运动受伤的措施,在运动受伤发生后,亦未有去分析出事的原因,更没有去总结从惨痛经验所得来的教训,以致同类的事故频频发生。
  2. 违反人体活动规律的体育运动,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
  (1) 没有遵循正确的技术动作顺序,没有考虑运动者的身体条件,或者身体某部位承受过度的运动负荷,易引起损伤。
  (2) 在休息不好,伤病期间或疲劳时,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下降,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较易受伤。
  (3) 在情绪低落或急躁、心理状态差时,也易受伤。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双杠等器械就害怕,对长跑有恐惧心理。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有着一定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先进的运动技术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在于它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教师应把握“高质量轻负荷”的体育教学原则,以保证健身效果为前提,把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既发展身心,又掌握体育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3. 运动着装与人体运动有关,运动时穿着不适当或不合适的服装、没有穿上或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都会造成运动受伤。检查着装是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1) 衣服使用的质料差、大小方面无论是过松或过紧,都会对中小学生运动员造成损害。例如,长跑运动员就容易因为这方面的缘故,导致乳头及大腿内侧的皮肤在长时间与衣服发生摩擦下而出现损伤。
  (2) 运动鞋的吸震力差,便不能有效地吸收撞击力,容易造成腿部的慢性损伤。鞋子的尺码过松或过紧,如果再加上没有穿着适宜的袜子,足部与鞋子在过度摩擦之下,便容易产生水泡。不穿着袜子或袜子的吸湿力弱(如尼龙制袜子),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下,就容易患上香港脚等皮肤病。
  (3) 一些容许身体接触或撞击的运动,如足球、篮球,或其它搏击类运动,在练习或比赛时,如果没有使用或配戴保护装备,都会增加运动时受伤的机会。
  4. 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会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不高,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没有充分动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较差,缺乏协调性,易造成损伤。而不恰当的准备活动同样会产生损伤。一些与准备活动有关的常见毛病包括:
  (1)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
  (2)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或比赛的时间相隔过久。
  (3)只做一般性准备活动而没有做专项的准备活动。
  (4)准备活动的量做得过大。
  (5)准备活动做得过急过猛,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5.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场地、气候、器械等,也会影响到运动受伤的机会。
  (1)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运动,就容易发生运动受伤。例如,在倾盆大雨的情况下,由于视野普遍较低,再加上地面湿滑,从事短跑等高速度项目时,就容易跌倒受伤。此外,天气过度寒冷或炎热,对学生亦容易构成伤害。在寒冷的天气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就容易出现冻疮或体温过低等现象。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肌肉僵硬、缺乏弹性,动作的协调性下降,就特别容易发生肌肉韧带损伤。反过来说,在炎热的天气下从事剧烈运动,因为大量出汗而导致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就容易出现抽筋或热衰竭的情况;要是再加上潮湿的天气,就更容易造成中暑的严重后果。
  (2)一天中的黄昏或黎明时分,尤其是在大雾的日子,由于光线不足及能见度低,影响了视力,使视神经反应也迟钝下来,在兴奋性降低的情况下,就容易受伤。反过来说,眼睛突然暴露于强光,如猛烈的阳光或闪光灯下,亦可引致短暂的视力减弱,造成受伤。
  (3)场地不平或满布碎石杂物,走动时就容易扭伤或跌倒受伤。地面过硬,再加上鞋履的吸震力差,足、腿及膝部所承受的撞击力便大,也就容易发生慢性的损伤。人造合成物质所制成的地面,虽然有较大的牵引力,但作高速或突然的方向改变时,容易导致关节(如膝关节)及肌腱韧带受伤。此外,训练或比赛场地周围的设置,如玻璃门、窗等,对学生都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险。
  (4)器械的表面不平或有裂缝、金属部分生锈或年久失修,设备的安装或放置不当,大小或重量与使用者不适(如低年级学生使用高年级学生重量的器械、女学生使用男学生重量的器械、儿童使用成年人的球拍等),都会增加运动受伤的机会。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思想上对运动伤害高度重视。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安全意识,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监管。建立学校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职责。
  2. 学校要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和增添器材设备,尤其是室外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杆、爬杆、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容易发生断裂。场地是一堂实践课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3. 教会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学生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得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
  4. 要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和业余训练,遵循人体活动规律。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的时候暂时不进行剧烈运动,甚至不参加运动等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宣传工作,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愉快健康地锻炼身体。
  5.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多次强调安全问题,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着装轻便、大方,不拖拖拉拉,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品,如小刀、钥匙等、不佩戴胸针等饰品,不留长指甲等。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所以对运动损伤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尽量避免伤害事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