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国莲

  摘 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涵义,指出目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还存在许多误区,提出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整合 涵义 误区 建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今社会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在此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整合”中“整”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二)目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还存在许多误区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到批评。只要是有人听课、评课,或是优质课竞赛,授课教师必须费尽心血动用各方面资源,打上“整合”的旗子,不惜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不用多媒体,被认为教育手段落后;如果不用课件,被认为没有新的理念……总之得不到好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新课程计划明确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地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必须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并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其次,很多教师认为整合的关键是资源的搜集与展示。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必须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而原有的教学目标没能达到,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我曾听过一节高中历史网络课,是在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课前授课教师搜集整理了大量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并拷贝到每台学生机里(称作“资料库”),教师本人也做了一个CAI课件保存在教师机中,运用了不少信息技术手段来准备这节课。然而,上课时却让我大失所望,因为40分钟时间大部分仍然是教师在控制,其教学过程大体上是:教师引入新课――演示CAI――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演示CAI──提出下一个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资料库”──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练习巩固──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结束新课。虽然这节课有精心设计的CAI课件,有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库”,也有轰轰烈烈的小组讨论,更有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算不算整合呢?显然,这节课从始至终都被教师那枝无形的指挥棒操纵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只在其中偶尔充当演示或做练习的工具,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学生的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仍然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因此,我们说这堂课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至多只能算是浅层次上的信息组合。
  另外还有人认为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因为整合涉及的问题太多,如学科间的差别、资源的性质、设备的性能、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水平等等,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来进行整合。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少,我曾经在机房讲过一节公开课,讲的是网页制作,有一位资历很深的物理教师也来听课,我请他给我评评课,结果他按物理课的上课模式指出了我的优缺点,比如说我新课讲的太少,就让学生操作,还说上机课上让学生通过上网来学习新课内容,没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导”的地位。有很多建议我是难以接受的。我觉得教学模式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针对性。如果生搬硬套,只会束缚授课教师的手脚,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极为不利。所以,整合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有人把整合当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缩写为CAI)+学生活动。目前很多学校把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是,他们又不同程度地受到以往CAI的影响,误认为整合就是“CAI+学生活动”,是CAI的新形式。其实不然,CAI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因此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CAI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某种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CAI。不过,整合过程中运用CAI课件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CAI运用还是有所不同。
  
  (三)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四点建议
  
  第一,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的确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但不可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
  第二,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会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第三,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四,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教师要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内在感染力,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相比的。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探究、去开发、去实践,我们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实现也会指日可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