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应用型转型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全国高校正处于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阶段,民办高校更是处在转型的最前沿,民办本科院校若要生存下去,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本文详细论述了应对民办院校转型对于教师科研工作的一些影响以及对于民办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些改革措施初探。通过科研管理政策的一些改革调整,加快推进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的转型以及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4 年5 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 ,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主要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其中包括民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改革水平,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对科研管理的影响
目前,由于民办高校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扩大办学规模、稳定师资队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这一时期学校科研策略要求符合学校类型定位、专业定位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水平。科研主要服务教学中心工作,提倡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议题开展教改。在申请课题方面上,主要也是以纵向课题为主,同时偏重理论研究。这个阶段学校主要加强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能够使之养成科研习惯,而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没有提出很高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研究更偏重于理论研究,很难形成科技成果转化。
民办高校应用型转型后,逐步从独立学院时期的外延发展向以育人为本、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提高品质为主的内涵稳健发展转变。围绕学校学科建设目标、总体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布局,教师科研习惯已经养成,开始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学术会议频繁召开,学术活动普遍开展,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在此背景下,学校对科研提出目标,加强科研考核,促进成果转化。科研开始主动承接地方项目,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研究机构、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转型后民办高等院校科研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培养方案的修订,不光改变了学生的培养计划和学习内容,给学生授课的教师也改变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课程着重以应用为主,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应用水平,教师将以往理论研究转换到应用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而间接的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民办高校转型后科研管理存在问题
(一)传统大学本科教师科研思维固化,缺乏应用型科学研究思维
民办本科院校在成立初期及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治理体系,还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都学习借鉴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教师的科研也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目标及模式认识滞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认识还不到位,教师科研思维有待改革和创新。
(二)产学研合作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国内各个高校出现的普遍问题,对于民办高校更为突出。这主要是民办本科院校成立时间短,办学理念就是着重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定位。相对于公立院校,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助纵向课题经费较少,科研水平相对低一些,吸引企事业单位参与合作的优势也不明显,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还未形成规模。同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思想,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理论研究为主。
(三)“双师型”教师不足,缺乏承担横向课题能力
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尽管一直在提倡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的科研能力大部分处于理论研究,这样就很难承担横向课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大多来自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受传统思想观念、学术背景、工作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尤其是专业负责人对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不够,对开展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的研究还不深入,忽视了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民办高校转型后科研管理改革措施
(一)鼓励转型学术交流会,创建学术创新氛围
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意识,鼓励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认真落实教研和科研补助奖励政策,对高层次立项项目、高水平论文、获奖进行公开表彰,以科研促进教学应用型转型。鼓励学术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专家讲座、学术报告等,提高学校学术氛围。调动各种有利因素,挖掘科研潜力,整合多方力量,发挥各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积极争取纵、横向课题和校内课题立项。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要求,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逐步建立并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结构优良,业务精湛、敢于创新的教师科研队伍,确保民办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改革教师科研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应用科学研究,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基地) 和创新团队的智库机构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机制为保障,推动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转化与应用。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多渠道争取各类纵向科研项目;二是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为重点,采取多种途径,与企业、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相关研究领域开展横向科研协作,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平台,积极培育科研团队和骨干,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三是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对高水平的应用项目重点扶持。
当然,民办本科院校创建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科研管理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行业、企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克服困难,才能切实推进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水平的发展,顺利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使民办高等院校科研水平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颖李春梅.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第2期.
[2]丁力玮.略谈转设后的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管理[J].时代教育.2015 .NO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85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