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日益增长,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节奏,作为基础教育初级阶段的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改革创新。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明确历史教学目标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奠定基础。本文围绕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分析
1.难以理解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机械学习
由于历史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过多,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出现历史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越难越不爱学,越不爱学越觉得难[1]。
2.初中历史教材基础知识繁多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的推进,几乎所有初中学校应用的历史教材都进行了改编,但教材内容大体没有变动,仍然为了应对考试进行编写。教材内容过于重视条理结构,忽视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实际需求。
教材内容过于死板单一,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结果常常是为了完成作业、应对考试,机械的完成任务。机械抄写笔记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高等历史教师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并没有讲述历史事件对现在生活的意义。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言堂”教学模式,历史教师单一、机械的讲述教学内容,学生奋笔疾书的抄写笔记。这种填鸭式教学将历史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机械化的记忆过程。并没有实现“以史鉴今”的历史教育目的[2]。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对策
1.初中历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环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一言堂”的课堂状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心理处于轻松、自由的状态中,从而具有通达、安宁的心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历史知识畅所欲言,自由自在,敢想敢问。在心灵自由的基础上,安定的环境既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提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2.初中历史教师要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由于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是有时限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知识点的讲解时间不能超过学生注意力的时限,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例如:将一节课45分钟分成五份,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的总时间不能超过整节课的,教师一次讲解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可支配的总时间不得低于整节课的,并且要求学生的一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具体的时间安排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3]。
3.初中历史教师要掌握优秀的课堂语言技巧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优秀的课堂语言技巧,懂得艺术教学语言的应用。正所谓“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有效的减少沟通过程中的误会,使沟通交流更加的顺畅。教师优美的声音和语言使课程内容变得赏心悦目,干净明了的板书或者电子课件使课程内容层次清晰,易于掌握。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课堂语言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初中历史教师要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好历史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充分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才能更加明确的了解历史的本质和内涵。从而对历史人物的性格、历史事件的背景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完善自己的历史知识架构,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4]。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归纳、记忆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5.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注重围绕当前形势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索交流,客观公正的看待某些历史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俄国十月革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学过的历史知识中其他国家发生的革命事件,将这些国际的革命事件相互联系、对比,通过比较和联系思考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方面,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效率[5]。
6.初中历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较差,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类学生,教师要耐心对其进行辅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制定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创新教学模式,明确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23.
[2]黄兆恰.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7):69-70.
[3]张红伟.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读写算(教研版),2015(14):114-114.
[4]常晓云.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读与写(上,下旬),2015(10):363-363.
[5]王志雪.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之我见[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2):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85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