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思想单纯、认知浅显、定性不够的年龄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出现学困生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以供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语文教师,当班上出现学困生时,应先了解这些学困生的情况,造成学生学习语文有难度的成因在哪里?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根据学情来转化学困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调查及分析发现学困生的成因离不开以下这几种情况。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
  从笔者对班上以及其他班的调查中得知,学困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现都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开小差。如,眼神涣散、无精打采、东张西望、容易受外界干扰、爱稿小动作,等等,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到这些学困生,有意地提醒他们回到课堂上来,一个转身,他们又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
  2.知识脱节,认知结构不完善
  小学语文的知识体系是衔接紧密的,一旦学生在一年级的拼音不过关,那么后面的识字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就会“望文生畏”,对语文失去兴趣。尤其是男生,不爱多写、多读、多背,一旦有了缺口,将会造成后面整个知识体系的缺口越来越大。知识脱节,导致认知结构不完善,这也是造成学因生的成因之一。
  3.思维能力低,学习方法不当
  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学困生,本身知识掌握得就不牢,同样的错题反复做错,这跟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关。他们不善于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只是一味地机械学习,被动吸收,因此造成学习越来越难的局面。
  4.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体系而言,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以往,孩子到了适龄上学阶段,父母只是将孩子送进学校,交给老师。他们只顾劳作,供孩子上学以及生活。孩子的学习都是靠自己和老师,父母不懂不会也没时间教。如今,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父母应与教师一起共同为教育孩子而努力,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很难培养的。因此,出现一些学生在学校非常优秀,回到家里却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其实,家庭教育的确非常重要,“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的案例。
  然而,每个孩子的家庭都不一样。受父母的教育水平、原生家庭、经济水平等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5.教师不妥当的教育理念
  尽管,为人师者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仍有一些教师做不到。区别对待学生,对一些听话、聪明、成绩好的学生相当和蔼亲切,而面对一些学困生时则不够尊重以及信任。这是相当危险的。“爱是最好的教育”“你的不屑眼神里隐藏着一个人才”这些不妥当的教育理念,往往扼杀了学困生的自信与自尊。还有一些教师,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走课件,毫无创新性与科学性,纯粹地“应试教育”,也造成了学困生无法提高学习的成因。
  6.沉迷于电子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娱乐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手机代替了电脑、电视,网络游戏代替了绘本读物。自从APPLE出现,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孩子从婴儿开始就会无师自通玩各种游戏为乐,甚至为荣,没有进行科学地引导与监督。直到后来发现孩子沉迷于此,断绝与人的交流、无心向学时才来制止,为时已晚。有家长也曾反映,孩子在放假期间,一旦手里有手机或坐在电脑面前,那个精力充沛得可以不吃不喝,然而离开手机和电脑之后,则吃也没胃口,觉也睡不好,更别提做作业了。如此可见,电子产品在小学生还没有自制力的时候,还得慎用。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轉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有意义。只要心存师德,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使生继其志”的“善教者”,而转化学困生,是有法可循的。
  1.家校合作,营造学生的良好学习环境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赖以生存的环境。教育离不开这三个环境,这是一个整体,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①家校常联络,即时了解学困生情况。家校合作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式,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或微信或电话或家访,将学生在家及在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相互交流,如此制定出一套有利于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②增强家长意识,明确教育目标。有个别学困生的家长由于教育意识淡薄,总以“工作忙”为理由,对学困生的不够关心,导致学困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越来越落后。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定时召开家长会或者通过转发一些家庭教育的好文章给家长,以引起家长的重视,明确教育理念。而有些家长在学困生面前,有心无力,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可与家长在交流时,引导家长从网络或书籍中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根据学困生的个情,共同制定一套转化学困生的方案。先从态度改变,再从行动进行,用心、努力过,一定会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有所成效。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变学困生对语文的畏惧就得通过特色的课堂教学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学习也是一样的,教师是引路人,如果教师指引的路是枯燥乏味的、一眼望到底的,试问任谁走在这条路上也会索然无味;如果教师指引的路是充满无限风景、各种趣味的,学生就一定会有所兴趣去探索、经历。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那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①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有一些学困生对学习的目的是错误的,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为老师学、为学校学,从来没想过是为自己而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帮助学困生树立一个目标,从近及远、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实现,可分阶段性完成;指导学困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语文的重要,将语文生活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明白学习语文的意义。   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一是听与说。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听别人说,是学生认知语文的一个渠道;而说是将听到的学到的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转化成自己的语文知识。转化学困生可从学生的听与说入手,养成会听、能说的好习惯;二是思与做。很多学困生存在一种不愿思考、不想动脑的现象,对待学习非常随意,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种不思而做的习惯。因此,教师应引导学困生善于思考,多做题,克服懒惰、随意的不良习惯。
  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建立学困生的自信,是转化学困生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在转化工作中适时发现学困生的亮点,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①放大闪光点。即使是非常落后的学困生,他身上一定有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需要教师“慧眼识人”,去挖掘,去放大,让学生感受自身的价值;②建立激励制度。如,适时展开一些有利于学困生的竞赛,可以非学科类或者降低知识难度,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以此树立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信心;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学困生应适当降低要求,慢一点,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让他们有一种对语文“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学起语文来才不觉困难。
  三、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条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偏低,需要教师阶段性地激发,这也是小学语文启蒙性的重要。由于孩子的天性使然,小学生的定性还不够,不能够自制地、长时间地在固定在学习模式中,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性来开设适用于各年级的特色课程,有效地将学困生引進语文殿堂。
  1.师生平等。教师应放下身段,平视学困生,与学困生做平等的“朋友”,一个取得学生信任的教师,所有的教学理念都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走向,毫不费力。一个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的教师,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是教师本身,而且是一生的。
  2.改进教法。“教无定法”,面对学困生,教师的教法不能不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每个学生都能相对地让教师本身也成长起来,而不是“一成不变”。
  3.指导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困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困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是为人师者最高的教学造诣。
  总而言之,在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工作中,多点关心、多点耐心、多点细心,用真心去感化学困生,用真诚去带动学困生,用真爱去引领学困生,用自己心中的阳光去撒播到每一个学困生的心里,将是教育的福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5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