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探析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双创”教育为基础,最终将目光置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探讨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策略,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52-02
  自201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被提出之后,从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到全国各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主体,各种关于创新创业的规划和实践陆续展开,并蓬勃发展。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推动落实创新创业相关问题做出进一步规定,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其中特别指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育人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职院校是推进创新创业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展开进行研究,提升其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级技术能力,同时具备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对推动“双创”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形态。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主张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锻炼其创新创业能力,从根本上更加全面地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促进形成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生态,使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它主要的思路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完善的创新創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以促进知识向实践转化。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从而为传统行业注入新的动力,激发其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互联网技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性的技术以及以这些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互联网平台等。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并非将二者机械地相加,而是要将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融入传统行业中,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行思路和模式,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所以,以“互联网+”这一社会环境为背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更宽广的平台,并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培养具有高等水平、应用性、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这一目标为指导,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进一步说,专业教育即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属于知识性、理论性的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实践能力。创新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业更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所以,只有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不足,虽然其中有很多一时难以解决的现实阻碍,但从人才培养效果来看,这确实导致高职院校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使其毕业以后难以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另外,在当前各个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时刻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而创新能力是推动个人、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通过“双创”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保证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必要手段。
  (三)改善当前高职院校生就业状况的必经途径
  从理论上讲,在就业市场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生在校期间并没有获得足够的专业技能锻炼。这就使他们在就业时丧失了应有的优势,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而“双创”教育,致力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他们创业的意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并且为他们开拓了“创业”这一新的就业方向。所以说,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进行“双创”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高职院校生的就业状况。
  三、“互联网+”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服务,为“双创”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前沿信息
  当前,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关于创新创业的信息都非常丰富,且更新速度极快。为了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更多前沿政策和信息,学校、学院或班级方面应该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如通过微信群、QQ群、微博、公众号、学校网站等,为学生提供并及时更新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艺术设计领域创新创业的信息,具体包括国家和地方性政策以及艺术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故事、创新创业思路和技能等。让学生时刻关注艺术设计领域的“双创”情况,有助于形成“双创”氛围,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实施创新创业的欲望和行动。   (二)改革教学,构建融合“双创”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构建蕴含“双创”内容的课程体系,对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进行改革,融入“双创”元素,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色彩,从这个角度看,其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之间有很多契合点,因此,应该透彻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更加侧重实践,且积极发展具有“双创”思维和色彩的实践教学,将“双创”教育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始终,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并非将二者简单相加,而是需要把“双创”的思维切实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基础知识教学,还是实践操作教学,都尽可能地向着创新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以创新思维思考专业知识和问题的习惯。
  (三)建立机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创”教育之路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或者说使学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是实施“双创”教育的重要目的。所以,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共育,或者产学研用相结合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企业工作一线,例如,让学生以参观的形式了解艺术设计领域各种工作的实际内容、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以顶岗实习的形式承担企业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行业环境,了解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同时也能促进他们思考行业实际问题,在创新或者创业方面有更大的收获。
  (四)靈活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双创”实践活动
  “双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于丰富的实践。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提供的便利条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将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思路应用于实践生产。例如,国务院于2018年9月发布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等,为了使国务院倡导的这些内容落到实处,地方层面上应该出台相应细节化的鼓励或扶持措施,高职院校可以借助这一机会,牵头建设各种平台,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其他院校加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创业交流和实践机会。又如,学校还可以联合当地企业,建立创业基地,或者出台相关制度,支持和鼓励学生建立项目工作室等。通过这些方式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形式和内容的“双创”实践机会。
  (五)强化师资,为促进“双创”教育实效提供根本保障
  教师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养成“双创”思维和能力的领路人和指导者,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经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可以为该专业的“双创”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双创”水平。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创造锻炼“双创”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走出去”,例如,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要求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鼓励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在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项目等。另一方面,让企业中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和能力的工作人员“走进来”,邀请他们担任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双创”锻炼和实践。
  总之,高职院校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指引,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双创”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付萍,谢爱平.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电子商务,2015(8):68-69.
  [2]寿晓红,华雪君,刘钢.“互联网+”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7):39-43.
  [3]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15(2):1-5,42.
  [4]程洪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76-81.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