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使得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校在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今后开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活动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相关人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本文将针对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新课改逐渐深入到高职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成为相关教师所研究的重点问题。所谓“工匠精神”,主要指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以及品质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今后得到不错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实际培育情况来看,其培育效果并不理性,且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改进现如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不足,相关人员提出了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针对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分析,本文首先将对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培育的提出进行相关的阐述。其次,对目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该问题给出相应的转型升级培育策略,以供参考。
  1    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提出
  为了改变中国制造的不足,我国相关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的10年内实现由一个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升级转型。若想要极大程度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在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然而,对于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而言,质量问题生产的根源在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性的无限度扩展,以精益求精与追求完美为核心的工匠精神的存在空间被严重压缩。通过我国政府人员在相关的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内容可以发现,现如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以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高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实现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不仅可以让中国制造由合格制造转型升级为优质制造,而且可让学生在今后得到不错的发展。由此可见,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提出,对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对于高职学校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但从实际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点:(1)高职学校在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没有加大相应的投入力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部分高职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育,很大程度上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其主要可体现在:有些高职学校已经将“工匠精神”培育归纳到了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当中,或者是在“工匠精神”培育上加大了对其的资金支持。但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可以发现,高职学校还存在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全面的现象。该现象的存在最终也导致高职学校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出现政策提得多,但实际投入力度不够的情况出现。(2)高职学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系统设计上还做得不够。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上,如:教务、学工以及宣传等工作方面的开展十分积极。但各高职学校在进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时候,严重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所以,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使得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完全不够,甚至使得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不能最大化。(3)高职学校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其落实到实处的力度不够。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之下,“工匠精神”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高职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随之探索出形式多样的载体。例如:开设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教育,以及开展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校园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虽然让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有所提升,但由于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大部分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考虑的,极少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上进行考虑。因此,导致活动开展很热烈,但“工匠精神”真正落到实处的力度仍然不够。(4)高职学校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其成效评价考核不够精细化。为了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高职学校随之制定了许多评价考核体系。
  3    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分析
  重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我国高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職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针对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对其进行相关的阐述。
  3.1  相关教育者需要对“工匠精神”的科学含义有足够且全面的认识
  对于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校而言,学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若想要提升其培育效果,首先需要做的是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并对“工匠精神”的科学含义有足够的了解。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了解到,“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工匠精神”,中国制造转型升级2025的战略目标就不能实现,相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则会促使高职院校大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2)“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其更是坚守岗位的精神。(3)“工匠精神”不单单是一种工匠,更多的是一种对理想及信念等的坚守。所以,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教育者需要对精神加以重视。(4)“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点一点地培育,教师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上,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总的来说,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教师需要在对“工匠精神”科学含义全面了解之后,开展培育活动。例如:在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与“工匠精神”培育有关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其中体会“工匠精神”。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则需要对该活动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宣传灌输,进而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熏陶。   3.2  高职学校需要科学规划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系统设计
  高职学校对培育体系的科学规划与系统设计作为推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实现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教师需要对其加以重视。为了改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系统设计不足的问题,以及做到科学规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学校与相应企业需要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而设立专门的培育机构。(2)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与企业共同商讨培育的方案,进而在满足学校人才培育需求,以及企业用人素质需求的同时,设计科学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让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得到有序地推进。(3)高职学校需要细化现有的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评价考核体系。例如:可将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细化为3个方面,其分别是:学校评价子体系、社会评价子体系以及企业评价子体系。而每个评价子体系可由若干个评价标准或者评价指标组成,这样不但可以反映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操作的随意性。
  3.3  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
  良好的保障机制不仅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保障机制的构建上,教师可以强化投入和激励实现。高职学校将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高度重视转化为扎实的投入和激励,不仅可以确保“工匠精神”培育的有序进行,而且可提高培育的整体质量。所以,在将其转化为扎实的投入和激励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根据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需要配备相应的经费和培育设施之外,还需要建设相应的激励体系。
  4    结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工匠精神”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高职学校在培育学生 “工匠精神”时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在此基础上实施对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培育质量,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单 婷,丁小燕.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育策略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8(11):10-13.
  [2]邓昭俊,傅贻忙,郑华夏.新时代高职青年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8(25):168-169.
  [3]李志远. 推进“中国制造”对接“全球生产”[N].解放日报,2018-08-28(009).
  [4]徐宏伟.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8(2):91-95.
  [5]蒼中洪.工匠精神视域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育策略[J].职业,2018(2):110-112.
  [6]黄文博,马 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114-116.
  [7]黄礼锵,林志锋,张漫漫.基于供给侧改革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及培养策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35.
  [8]张志田,史小平.情境教学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的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3-86.
  [9]任雪园,祁占勇.技术哲学视野下“工匠精神”的本质特性及其培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4):18-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