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托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建设良好班风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给人智慧,拓宽人的视野,阅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引导策略为探究对象,从课外阅读读什么,怎样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乐读、会读,以及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对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从实践的层面归纳出了依托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建设良好班风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课外阅读;良好班风
  现代社会是网络化的时代,影视、手机和网络所带来的信息纷繁复杂,无孔不入,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手机的普及使得不少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再加上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家长多为本地村民或附近布匹批发市场的小生意者,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与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言行率性,不守纪律,学习自觉性差,教师教书育人工作异常艰辛。孔子说过:“其学必始于观书,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三年前,新校长提出了“阅读疗法”,保证时间、空间,推动开展全员阅读活动。我在落实学校的阅读工作同时,结合班级的实际,也探索形成了一套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策略。任务驱动式阅读就是在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学生围绕阅读任务展开学习,以目标任务的达成来检验阅读效果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所阅读的文本资源的自主探索,以及生生、师生、亲子互助协作的交流学习,进行阅读探究、阅读思考、阅读实践和阅读运用的阅读学习过程。
  一、多角度把握课外阅读内容,“2+1”模式
  1.从阅读内容的典范性、难易梯度及连贯性的角度把握
  阅读内容“2+1”中“2”是由阅读的引导者教师来推荐,通常是推荐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进一步拓展,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也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者一定要整体考虑课外阅读内容的典范性、梯度及连贯性,做到“精选”。为了做好读物选择的指导,做到“面广”,教师平时还应当多浏览少年儿童读物的相关出版资讯,多关注主流媒体推荐的新读。
  阅读内容“2+1”中“2”之一:教师每月月初推荐两本书,这两本书通常一本是文学类读物,一本是科普类读物,要求全班同学月内至少选择其一进行阅读。推荐原则:一是尽可能课内外有机结合;二是针对学生的年龄段考虑阅读内容的难易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阅读内容“2+1”中“2”之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古典诗词的诵读。在阅读目标方面,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是在阅读中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培养。中国古诗词经过岁月的淘洗,流传至今,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有利于丰富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操。古诗词语言凝练,文字美,音韵也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强,且学业负担相对较轻,教师若能充分认识到这几点并引导学生坚持长期诵读,他们定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且从中汲取生命成长的营养。课本之外的古诗词这么多,选择哪些来诵读呢?这里采取的是主题式诵读,教师每周推荐两首古诗词,每学期的诵读围绕一个主题。例如,春、夏、秋、冬以季节为主线;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以诗人为主线;还有以名山大川为主线……这种主题式诵读有线索可寻,利于记忆与积累,也能为学生将来实际运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从阅读内容的多样性、学生兴趣差异性的角度把握
  阅读内容“2+1”中“1”指的是学生自我选择、相互推荐阅读书目。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推进,经过较长时间的阅读积淀,学生会逐渐形成个人不同的阅读气质与风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智力因素及认知经验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兴趣的差异性,每月月底班里每位同学推荐自己一年来读过的其中一本书,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一本在接下去的一个月中进行阅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另行选择一本阅读。相互推荐书目一方面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不相同,感悟也有所不同,相互推荐书目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引发新的思考,易于使得学生保持阅读课外书的热情。有一次,一位同学推荐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班里有同学观看过同名影片,发现剧情与同学推荐原著时介绍的主要内容有比较大的出入,引发了争论,结果接下去那个月,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阅读这本书并且观看了同名影片。
  二、多元导读、评价机制,“乐读+会读”
  传统的课外阅读指导,多是学期初教师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学生自行阅读,至于学生读了没有,怎么读的,阅读效果如何,缺乏阅读指导,没有交流评价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流于形式。当代作家肖复兴曾说:“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能自觉做到对书籍充满热情,视课外阅读为一种需要的小学生并不多,更多的学生需要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引导、帮助甚至是督促。我们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导读与评价策略带领学生走进书本,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这样从量变到质变,从外驱引向内驱,最后学生才能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1.鼓励朗读
  朗读也被称作“思维体操”,它能调动朗读者的口、耳、眼多个感官的协作,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有利于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朗读还能使性格内向,怯于开口表达的学生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多个朗读展示平台:班里有一個专用“打卡”小程序,同学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朗读近来在课外阅读文本中读到的精彩片段,背诵本周积累的课外古诗词,部分家长和老师也参与到展示中来,师、生、家长在这里分享交流、互评指正,共同进步。任务单上的课外古诗词是要求熟读成诵的:每周一早读前20分钟也是师生古诗词诵读展示时间。
  2.以赛促读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阅读理论,学生的阅读感知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能从阅读文本中提取信息,获取知识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最低层次的要求。怎么把握课外阅读中学生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呢?根据小学生多数性格外向,争强好胜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常常采取竞赛的形式来检验。比如,一个专题的古诗词诵读任务完成之后,根据专题内的诗词内容(包括诗人、朝代、背景、所写景物、诗情诗意,诗词之间的共性差异……)每位同学出一道题,由教师收集,整理成一份完整的竞赛试卷进行个人比赛。我们还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竞赛活动,如:行“飞花令”赛,根据图画猜诗词比赛;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开展的“我知道他/她是谁——我说你猜”小组赛;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上)开展的“我是历史知识小霸主”小组挑战赛……各种形式的竞赛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文本中所获得的知识,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戏剧演绎
  主体性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式的班级群体阅读,任务的安排起到的是导的作用,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是以阅读者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文本对话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教育戏剧是一种新的教育手段,戏剧的编排与表演就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自我体验。小学生喜欢表演我们不断探索教育戏剧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和评价的融合路径。如,低中年段的学生读的一些绘本、寓言和童话故事,中高年段学生读的一些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强的小说中的片断,甚至是叙事性的古诗词都可以作为戏剧表演的蓝本。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作,选材、编剧、准备道具、排练磨合、表演、观演,他们是编剧、导演,是演员也是观众。走进文本,走进角色,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了升华。
  4.以写导读
  阅读能促进写作,这点众所皆知。反之,写也能促进读,引导学生养成将阅读后的感想、心得记录下来的习惯,有利于深化理解阅读内容,留下更为清晰而深刻的阅读印记。除了做读书笔记、写批注、续编故事、制作手抄报以外,思维导图也是以写导读的绝佳方式。思维导图能把不同的主题与隶属关系之间的关联,通过符码、文字、颜色等建立链接体现出来。小学生处于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阶段中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特别是中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完全能够领会类别、归类系统和团体中的等级结构,思维导图的方式是可行的。在这里,教师花心思设计,有针对性的引导十分关键:四大名著读后,教师提示了不同的思考主线:取经路线/人物看家本领,三国演义重大战役/锦囊妙计,《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图,梁山好汉的来路/结局……虽然完成这类思维导图,学生需要个人或者小组合作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文本进行二次,甚至是三次阅读,但学生因为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乐于参与。
  三、多维度助力班级管理,“好习惯+好班风”
  抓好班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推动班级的整体风貌和风气向上发展。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创设了和谐互助、积极上进的育人氛围,班级成员积极投入课外阅读成为了建设良好班风的主人。
  1.培养班干立榜样
  班干部的培养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一环。落实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增设了许多责任岗位,早读、午读的管理和带读,书本的整理、借阅和漂流工作,课外古诗文的抄录、背诵检查,小组交流展示的组织准备,班级的参赛筹备……这些工作主要都是由小干部负责完成。在落实完成工作的过程中,班干部得到了锻炼,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就拿早读来说吧,住得近一点的同学7:30就到校了,每日的值日班长也是这个时候到岗,坐到讲台前阅读并管理班级阅读。如今,即使是没有老师在场,依靠小班干的榜样示范和管理就可以保证班级同学做到静心阅读。每次到校图书馆借阅,小班干带队从教学楼四楼走到综合楼三楼,还书、借书、集合,整个过程安静有序。
  2.促进帮带共成长
  任务驱动式的班级群体课外阅读多元的评价反馈和交流展示的形式,增加了四人小组、小队的互助、合作的强度和频度。我们倡导在合作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辉是个既不爱学习又不守纪的学生,他所在的阅读小组,其他三位成员都特别喜爱阅读,小辉是幫带对象。有一次,为了能排练出小戏剧《夏洛的网》,这三位想方设法督促小辉被读完了这本书,拉着他反复排练,没想到小辉在这次表演中表现得特别出色,获得了“最佳角色”奖。此后,小辉就特别喜欢演戏剧了,并且开始愿意读一些故事情节强的书了,课间也不追逐打闹了。每当我看见这个被故事吸引的小男孩静静地坐在课室一角阅读的样子,就觉得特别感慨,感慨于阅读这一力量创造的奇迹。
  3.增强集体凝聚力
  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在全班同学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共同面对挑战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的落实到位,让同学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形成了个人的见解,参加各种阅读类的竞赛就有实力有优势。学校举办的朗读比赛、成语竞赛、诗词大会……我们的班级都能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成绩鼓舞了同学们,作为班级的一员他们自豪,更有归属感,极大地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依托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阅读,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静心阅读的好习惯形成之后,班级里的一切工作都变得井然有序。任务驱动式班级群体课外阅读不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张巧明.小学生阅读发展的眼动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08.
  [2]阚奋,杨珏.让孩子在书香中成长:小学生阅读的学校支持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长春:吉林教育,201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