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素质,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多向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04-01
  小學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逐渐掌握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激趣让学生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愿学、会学,积极主动思维,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
  1 创设数学问题的丰富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情境,将教学内容情景化、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在生动地的情境中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其仔细观察生活、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跟随问题主动探索,联系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数学知识,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迁移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如“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购物人员、售货员,完成购物、付款、找零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如在“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逛动物园情景,不同动物参观时间不同,让学生带入导游角色,根据不同动物参观时间安排时间表,让同学们能够在正确时间参观所有动物。在这种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认识时间,并学会因地制宜地安排时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肯定学生积极解决问题行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创造性设问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现出自身创造才能,强化创造性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促使学生不盲目认同权威,有利于培养其质疑精神,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对所学知识产生不同理解。在学生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这一行为给予肯定,并耐心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造,寻找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得一种经过努力后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找到或找不到解决方法都有可能,但只要学生态度端正,积极思考,付出实践,就值得被肯定。如在讲解“5222这样一个四位数,其有三个数字相同,请问三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中那个和它最接近?”这样一道题目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大胆说出探究过程,如有学生说“要最接近,就不能动5,否则一下就差5000,因此最接近应该是5333、5111”,教师应肯定其探究行为,并让学生继续思考,是否还有比这更接近的数,学生经过深思、仔细读题后发现三个数字相同并不需要连续相同,因此提出了5255这个数字。
  3 引导学生掌握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
  学生是独立个体,其学习水平、思考能力各有差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掌握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扩展学生思维方式,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18-9的算法,比一比哪组的算法多。学生相继提出破十法、退十加补发、平十法等,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进行思维碰撞,掌握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促进其探究思维、创新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学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