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认真研读教材,立足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完善,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让学生能够学会巧学活用,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学生对于运动有着热衷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另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家的这些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计算热情,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三、帮助学生弄清算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高低,相当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主要是解决算得方便、准确。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位表象,从而理解“进位”和“退位”算理的依据。
  (1)加强笔算算理算法的教学。例如,加法的例1:35+2,教学竖式的写法和对位。在这里,学生要结合小棒图思考“2 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与第一个加数的个位对齐?”这就提高了思维的含量,让学生真正地去理解算理。
  (2)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改变单纯重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的做法,要特别关注学生对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在教学教材第14页例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面对“35 +37”的计算任务,可以先让学生认真思考“个位上5加7得12,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的具体操作过程揭示其进位的方法,并在竖式上将进位的过程反映出来,出此让学生切实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两大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对进位加法计算过程的全面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训练口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最大程度提高笔算的正确率。注重学生口算方法的掌握。我在每天上课之前用两到三分钟,出示10~20道口算题目全班共同口算或接力算,适当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导,或者每天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口算的练习,持之以恒,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每节课之前经常利用5分钟进行视算和听算,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的同时参与,使其思难能力得到训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发展。将视算和听算经常调换交替使用,避免单一的形化,弱化了学生学习兴趣。可利用家校互通的渠道,指导家长把乘法口诀表整理出来,让孩子在睡前、早起时,抽出几分钟,读一读、记一记,甚至练一练。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的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在提高。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
  五、结合实际,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夠好,一定要让学生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总之,计算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提升学生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7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