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应用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用意识”已是数学课程强调的核心学科素养之一,应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数学知识现实化、现实问题数学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折扣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中,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前通过搜集素材,激发欲望,自主沟通实现有效沟通;课中通过探索解法,检验反思,巩固练习实现探究应用;课后通过总结评价反思,拓展数学应用,解释现实现象,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拓展延伸。
   关键词: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45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折扣问题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共安排了一道例题,一道“试一试”和四道练习题。虽然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多,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但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部分数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未能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已是数学课程的聚焦点,应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到位。
   数学应用意识就是一种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周围生活中问题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思维反应。主要体现在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的问题;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数学知识现实化、现实问题数学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对此,本文试着从“折扣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中,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课前有效沟通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具有真实的现实背景;同时,小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与经验,又是他们理解数学的认知基础。因此,揭示数学知识的实际来源或现实背景,是促进学生建构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至于联系现实世界的适当时机,多数情况是在生成数学知识之初,通过创设情境展现数学知识是怎样源于实际需要,怎样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抽象出来的。
   1. 课前搜集素材
   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到商场去逛逛吧,下节课汇报在商场里看到的打折销售信息。
   上课时,孩子们七嘴八舌汇报:
   生1:季末狂减5折起售。
   生2:五周年店庆8.8折酬宾。
   生3:满200元立减50元。
   生4:买十送二。
   ……
   在教学前,已经布置学生去寻找、了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切身体会,效果明显优于教师举例介绍。
   2. 激发应用欲望
   师:请问同学们,商家打折会亏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商品买卖中的打折问题。
   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积极参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欲望。
   3. 自主实现沟通
   对于打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认识。新课的教学,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讨论、交流中理解打折的意义,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探究学习作必要的准备。
   教师谈话:在购物时,常会遇到商家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请大家看下面的问题。
   接着,出示例9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表示什么意思嗎?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底注,并联系平时的购物经验,说说对折扣的理解。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指出:把商品降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除了学生搜集素材、创设现实情境、介绍实际应用之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实现沟通。
   二、课中探究应用
   1. 探索解法
   教学设计如下:
   提出例9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提问:小晴买一本《趣味数学》用了多少元?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打折后的价格,还是打折前的价格?
   指出:习惯上,我们把打折前的价格称为原价,打折后的价格称为现价,也就是实际售价。
   讨论:“打八折销售”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这里的80%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求这本书的原价,你打算怎样解答?
   启发: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现价与原价之间的关系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问:认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让学生根据写出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一个完整的数学活动可分为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数学理论的应用三个阶段。传统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中间环节,而忽视了其他阶段。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能只“烧中段”,还要“顾两头”,既要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又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融合,更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应用意识的形成。    2. 检验反思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能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吗?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折扣的?例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这样的问题可以怎样解答?为什么要选择列方程解答?
   以上环节,紧紧抓住对折扣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自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依据数量关系想到要列方程解答。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折扣问题的基本方法,又有利于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既是解题习惯的培养,又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与打折有关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3. 巩固练习
   “练一练”属于模仿性练习。在独立解答后,就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的过程,以及检验等环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反思,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打折问题的解题思路。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和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现价怎样求原价,再列方程解答。做完之后反馈:你是根据什么确定列方程解答的?是怎样解答并检验的?
   接着,做练习题的第7、8、9、10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也可以根据题目实际,让学生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练习十六中的第8、9、10题涉及了和折扣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各种情况。组织练习时,既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又强调对各类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行整理和概括。这既有利于學生沟通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折扣的理解,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拓展延伸
   1. 总结评价反思
   上完新课之后,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能举例说说折扣的含义吗?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及时予以积极评价。
   2. 拓展数学应用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常识的丰富,逐步拓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将数学应用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到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做,一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生活世界;二是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引进新数据,以增加数学应用的时代气息。
   3. 解释现实现象
   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来说,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其重要性几乎不亚于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现实世界的事物,存在形式千姿百态,其中的数学因素、数学表现,往往是内隐的,需要学生细心观察,才能发现、描述其中的数学内涵,进而才有可能解释现实现象。例如,商场进行打折,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等,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释。
   4. 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一方面,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动手(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动口(合作交流);另一方面,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此外,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长作业”的形式出现,将课堂内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更重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历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的过程。这样,在多种活动形式、多种过程体验及多种评价方式的交融浸润中,更利于激发、促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开展“广告中的数学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形成正确数学观的过程,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获得和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学会数学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的精神并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从根本上说,它追求的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当然,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全过程中,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学习评价等数学教育诸多环节都应关注应用意识的培养。本文仅仅是一点探索,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泥河小学 2315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