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树德育人,浸润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为了让素质教育更好的实施下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就需要重视德育教学。就如《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教之道,贵以专”,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是否能够开花,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专心的培育下去。因此,真正开展树德育人,让其浸润无声,这才是当前小学德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德育;育人;浸润
  【中图分类号】G 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16-02
  在面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基于特定环境来思考道德标准,从而让学生遵守道德行为。只有考虑到这一部分的综合因素,才能让道德教育更加细致与全面,最终获取满意的效果。
  1.围绕德育教育主题,探索主要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拥有自身的文化传统,也拥有鲜明的办学风格。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就需要探索一条满足自身学校特色的发展之路。如,基于校本课程出发,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阶段,还需要通过反复实验,这些巨大的难题以及阻碍出现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其教学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满足教育效果的延续。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融入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还需要专门的课程来实施,同时,也需要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去接受道德教育。由于道德教育效果本身还无法利用传统的课程模式和对应的考试模式来进行检验,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去检验,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就可以对学生是否理解道德教育加以探查。
  如,在探查之中,我们可以将道德教育与数学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应用题教学方式来适当的渗透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数学应用题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知识点讲解中,在相关数量关系叙述中,就可以将思想品德知识直接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不仅能够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德育的基本内涵。在讲述归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提出例题,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保护环境,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之后,教师就可以举例,在植树节上,带领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在一个班级之中有45名师生,他们利用3个小时在一块土地上一共种植了400棵小树苗;另一个班级中有40名师生,一共种植了500棵,如果两个班级的工作效率是相同的,那么请问第二个班级能够在几个小时之内完成任务。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感受植树节的氛围,同时也能够将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思想理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去感受德育,在这样的数学教学氛围下,就可以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最终成为全能型的人才。
  (2)制定科学有序的德育计划
  在德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让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明确道德观念认识以及道德行为习惯方面究竟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能够细化到具体的条目,这样才能够让德育具有指导性。对于每一位德育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工作之中需要自己承担大部分责任,这些都是需要明确进行分工的,在满足效果的同时,还能够确保道德教育系统化的形成。
  (3)形成完善的道德教育评价系统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其具体的效果如何,还需要后续的评价来加以检验。首先,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利用学生日常的表现来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定期的调查问卷和对应的个别访谈表也可以将其完成。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其由学校的领导来完成的,再配合上家长,就可以将这一项目的工作完成。
  2.小学德育树德育人的有效途径
  (1)严于律己,树立立德树人教育榜样
  班主任本身承担了授业解惑的基本重任,同时也承担了管理班级的立德树人。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做到严于律己,能够为立德树人的班级管理做好对应的榜样教育。
  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发挥其榜样性作用。学高为师,还需要将教师的榜样性和文化水平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满足自身文化水平提升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自身行为的展示,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榜样性作用。在当前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偶像意识、榜样意识形成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就会对教师的言行进行刻意的模仿。在校园生活中,教师还需要注重言行举止的榜样性作用。如,在实际的沟通交流中,能够给学生树立实际的文明用语榜样,如,在班级管理之中要注重身体力行,能够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教师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学生,最终才可以奠定基础条件,服务立德树人。
  另一方面,在班级之中,班主任还应该懂得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犯错,教师可能会批评个别学生,但是却难以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无法将立德树人的效果完全发挥出来。如,在班会课上,可能会出现两个开小差的学生。不过班主任可能会对其中一个学生进行批评,希望能够产生警示。但是,如果仅仅是批评一个学生,就可能因为不公平,导致其他学生出现不服气的情况,进而对班级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这样就很难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可以说:在班级之中有个别学生开小差,要注意一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对个别学生的直接点名,同时也可以实现全部犯错学生的覆盖处理,真正让平等对待学生的效果表现出来。同时,在开展班级管理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平等的机会,避免将机会只留给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才能够将所有的德育效果都完全发挥出来。
  (2)融入课程教学,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可用于进行立德树人的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有精神品质素养的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树德育人。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的故事等几方面挖掘或设置树德育
  人点。如,对于圆的周长教学中,当讲解到圆周率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1500年前祖冲之对于圆周率的计算,并且也了解到其是精确到7位的一人。并且对祖冲之的数学求学道路进行讲述,这一个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利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献身的精神,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其光辉的科学史,最终激发其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样就能够为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二,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树德育人。
  教师通过德育渗透点进行树德育人,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应用题"金鼎一小六年级学生向希望小学捐献了220本书,比五年级多捐献了10%,五年级捐献了多少本书?"。笔者不但教会学生解题,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关爱弱势群体,增进同学之间友谊”的德育教育。教学过程是教会学生解题后,笔者会追问学生,为什么金鼎一小的学生要向希望小学捐献书?(他们缺书)除了捐书,还可捐什么?(还可捐书包、笔、练习册等)对于不认识的学生你们都这么关心,那么对于自己身邊的同学,你们觉得应不应该团结友爱?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使学生从关心学困生转向关爱身边的同学,他们的同情心与爱心也得到了培养。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教师需要坚持,与科任教师做好彼此的沟通,从而在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最终满足教学和德育之间的完美结合,这才是当前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德胜.浅谈小学德育的相关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77
  [2]夏艳琼.中外小学德育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46-48
  [3]韩刚.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探索[J].学周刊,2019(09):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