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语文一直都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科目,也正因如此许多学生厌倦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沉闷课堂,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情境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语文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宽眼界。笔者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境创设的实践经验,探讨其特点以及创设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目标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综合创设某种可以引起学生们情感反应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的课堂情境对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课堂情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创设是可行的。
  一、情境创设要扣题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基础,我们作为一线教育从业者要意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才能吸引大家融入教学学习活动当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文本主旨,将不同的观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大家创设广阔的思考平台,引导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来思考探讨问题。借助情境的带入感,通过探究提问的方式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举例:我们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就可以根据孔乙己的“死”这一切入点,来创设多个问题情境,引导大家思考文章内容,让大家能够用自我的思维角度去看待问题、解读文本,达到把握全文的目的。
  举例1:“孔乙己究竟有没有死?会不会死?”“假如真  的死了,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让大家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思维想象空间,最终的答案自然也是各种各样。也正是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2:“作者为何说孔乙己必死无疑?有什么根据?”
  举例3:“作者为何要将主人公的悲剧架设在别人的笑声中呢?”我们通过几个角度的问题切入,引导大家从多方面进行主动思考,让大家带着探究欲望带着兴趣去寻找、研究,主动思考问题。让课堂充满无限活力,师生互动交流一同解读经典。
  二、在平等的地位上创设师生之间和谐关系
  前文提及的问题情境,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与自主性,当然促成这些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需要老师这个引导者的辅助配合,老师不能以知识权威的高级姿态出现,而应该是以平等交流互助探讨的关系来入驻学生队伍当中。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大家通过问题来阅读文章,来自行搜索有效资源,通过自我思维的运转来给出自己的见解,我们不要求答案准确无误,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通过自我见解的表达,无形中提升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与自我价值感的体现,驱动情感效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融入,我们就可以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全面参与,问难质疑,借助合理的问题情境点燃大家的思维火花,不断探索不断尝试。
  知识理解认知的过程,主要是需要思索与动脑,哪怕是片面的、肤浅的,那也有助于理解知识,所以说我们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只有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的关心以及认同感,他们的心扉才能真正向老师敞开,才能自发的愿意跟随老师一起步入设定的情境,一起学习、探讨、交流,学会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自主调整认知过程,不断反思分析,调适心理激活思维,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独特个体。
  三、信息技术下的情境创设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当中也越发广泛,我们利用音频、视频等画面创设情境。其特点是要比纯粹的讲述思考理解更有画面感和带入感,文学语言讲求画面美,所以必要的画面感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与追捧。
  举例1:我们在教授《紫藤萝瀑布》这一文章时,其中有许多描写紫藤萝的句子,“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不得不说作者的语言画面感描述很到位,但许多学生只能依靠文字进行想象,若是我们为大家播放有关紫藤萝的照片或者影像,而后再让大家阅读有关文字的叙述,大家就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文字之精妙。
  举例2:我们在教授《口技》这篇课文时,我们虽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来了解文中主角的高超技艺,但想象终究难以形象化感官化,为了体现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口技表演的音频,真正体会文章中口技人营造出的氛围,最终达到深入解读全文的教学目的。
  举例3:我们在教授《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时,通过将文字、声音、画面、视频等融为一体,来综合解读主人公贝多芬的人生态度,感悟作者所想表达的那份敬佩。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放几首贝多芬的音乐,让大家真正体会其音乐的魅力。我们也可以搜寻一些贝多芬表演视频,从视觉、听觉、感觉多个层面来解读主人公贝多芬。
  四、情境教学角色互换模式
  初中生的思维是最为活跃的,有时候一些学生的脑洞,都会让老师赞叹不已,所以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拘束了他们的创新与创意。比方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多进行假设以及想象,“若是我们作为文中主角,或者处于那种背景下,会有怎样的想法,怎样的抉择?”而后让大家通过感受文中主人公的想法做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角色换位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可以是学生与作品人物、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
  举例1:我们在教授《范进中举》一文时,我们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范进为何疯狂?如果穿越时空中举人的是你,在那个朝代背景下,你会如何?尤其是受到他人的冷嘲热讽,应试二十多次都没考上大学,你们还会坚持吗?”我们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带着趣味性深入解读全文。若是我们从另一个层面与作者换位,去感受吴敬梓为什么能够写出癫狂的范进?他是如何将角色把握得精准明了的?再次深入挖掘作者的生平,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一生中所经历的大起大落,看透了腐朽的社会风气,看透了尔虞我诈功名利禄的官场,最终都反映在了作者的文章中得以抒发。我们从第三个层面来说,与老师换位。这种换位可以充分强化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信心的培育,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挑选一名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其站上讲台,讲授提前预习过的课文。
  举例2:我们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古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带入,“现在都流行穿越,若是给你们一个机会穿越到主人公的捕鱼人的年代,你们若是发现桃花源,你们敢进去吗?若是你们进入桃花源,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我们借助当下最流行的穿越热点,来调动大家的思维,深入分析全文,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化课文。
  五、总结
  对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来说,我們需要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来调动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我们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生活、当下生活、新课改理念、文本理论知识,总结出更高效的语文课堂实践方法,情境教学可以是单独存在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是与其他新模式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所以说我们的情境教学法需要不断总结与调整反思,根据当下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认知,来综合制定出更加合理可行的语言课堂。
  参考文献
  [1]马春青.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2016(4).
  [2]李勇鸿.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育,2016(7).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