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需要高职院校将此能力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予以科学化培养,方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岗位需求,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新型化人才。本文在阐述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作用之后,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173-02
  社会适应能力的欠缺会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将校内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依托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以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1  必要性
  1.1 满足就业需求
  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为了满足就业需求。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若想增强竞争力,突破口还是在人力资源上,所以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比较重视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考察,求职者若是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面试,无疑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就有必要利用校内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就高职当前开展的课程而言,最适宜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课程是体育课程,因为该课程以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在进行项目训练的时候,着重强调心理与身体的平衡化[1],基于此,可以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借助足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开展小组竞赛,以输赢作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包括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2 满足学生需求
  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为了满足学生需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产品遍布千家万户,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中掺杂的不良信息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部分高职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因此荒废了学业,也对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诸如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2],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或许在校内还不甚明显,但一旦毕业,自身发展不足的劣势将会暴露无遗,基于此,也需要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的训练。
  2  积极作用
  2.1 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培养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项学习任务或是工作任务的完成,仅仅依赖于个体的力量虽也能完成,但若想取得创造性成功与价值,还需借助团体的力量。当前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决定了学生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听取他人的有效意见,更遑论互相配合完成目标计划,这种性格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后果,在学习阶段可能并不甚明显,但是一旦步入工作岗位,这种缺陷只会对个体造成身心伤害,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力,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就需要在校内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在体育教学之中,一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多个个体相互配合,否则难以取得胜利,所以说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团体凝聚力的作用。
  2.2 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也能借助体育教学的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师生间、生生间必须要进行交流才能明确彼此的意图,有时候除却语言交流,还必须要使用肢体交流、眼神交流等,这些行为的变化,对于学生掌握人际交往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体育教学多在开放环境中进行,就更能消除学生胆怯、羞于开口的不良情绪,反而能够让学生在下意识的互动中,增强情感体验,所以借助体育教学这个载体,能够起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
  3  策略探讨
  3.1 优化教学内容
  借助体育教学形成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具体来讲,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结合时代特色[3]。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有关体育的政策与活动进行,这既是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实效性考量,也是出于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考量,对此,需要教师予以高度重视;第二,结合学生需求。结合学生需求是指体育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对學生有所帮助且能够引起学生参与兴致的项目,长期以来,体育教师惰于备课,教学内容多沿用以往的传统内容,这些传统性的活动项目学生从小学阶段训练到高职阶段,已然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师有必要优化教学内容,通过丰富体育活动项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求知欲望的引导下,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结合学生年级。结合学生年级是指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以以学生的年级为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例如对于大一的学生,就应当以基础课程的开展为主,体育教学的重心要放在发掘学生创造性方面;对于大二的学生,就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开展个性化教学;对于大三的学生,则需以引导为主,实现“三自”教学,也即学生可以按照专业课的安排,选择参与体育教学的时间、内容以及地点。
  3.2 磨炼学生意志
  意志训练也是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般来讲,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时,不仅会受到生理负荷,也会受到心理负荷,每一训练步骤的实施,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身心上的磨炼,且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所以借助项目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能够具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心性。同时,比赛的开展有输就有赢、有赢就有输,学生会在输赢、取舍之间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此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开展挫折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此时学生正经历了一场强烈的心理冲击,进行心理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育的效果也更为明显,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艺术的应用。
  3.3 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直接关乎到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必要从教师素养着手,对教学做出革新,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师素养:第一,转变教学理念。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知识型人才不再成为企业争相招聘的人才类型,就当前就业现状来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所以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知识为本向技能为本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转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增强社会适应力。第二,强化理论知识。体育教师不仅要对体育教学做出合理安排,还要选择适宜学生年龄的训练项目,所以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否则难以胜任该工作岗位。第三,实施培训制度。教学活动能否高效开展,除了依赖于教师体育知识储备之外,还需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功底,而这一部分内容是当前高职教师普遍欠缺的,所以通过搭建学习平台,给予教师岗位训练,使其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助力于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将大有裨益,需要教师积极配合。
  4  结语
  总之,社会适应能力的欠缺是制约学生长远发展的一项瓶颈,基于就业需求与学生成长需求两方面的考虑,需要借助体育教学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进行科学化培养,以便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实现真正的素质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永刚.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94,97.
  [2] 俞海方.浅谈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9):120.
  [3] 余梅英.交往理论引导下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0):127-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