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虽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但是比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加重要。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课程的导入、探究、总结等环节出发,让学生深入体验数学的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对数学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学生体验;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学习主动性都有所欠缺,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课程改革则在这方面作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概念学习、例题解答、应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探索和思考体验数学,而教师则需要紧密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点拨提高。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验数学进行探究。
  一、趣味课程导入,让学生体验数学魅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这一环节对学生能否在课堂中产生数学兴趣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应当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在课堂导入环节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事物,并与数学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所在,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例如:对于“倍数与因数”中的“2、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教学时,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一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字特征的巧妙之处;二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游戏规则是:学生依次传递乒乓球,在传球的同时按照数字顺序进行报数,每次轮到2、5的倍数时则不出声,如果报错,会受到老师的惩罚。学生很喜欢这个小游戏,为了避免惩罚,每位学生都表现得非常认真。在一轮游戏过后,我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很多学生陷入思考,课堂教学也由此转入新知识学习环节。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入,学生深入体验了数学知识的美妙,进而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知识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逻辑
  既是让学生体验数学,那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新知识环节则是学生体验数学的重点环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极大程度的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运用和对新知识的思考来进行学习,在这种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例如:对于“图形的面积(一)”中的“比较图形的面积”进行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几个不规则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这些图形的面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排出了顺序之后,我告诉学生其实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一样的。学生非常惊讶,求知欲即时高涨。趁此,我告诉学生数学是讲究逻辑性的,在数学中主观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并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前面的这些铺垫下,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表现得特别认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学会了数方格、割补法等比较面积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数学的逻辑性,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加。
  三、深化课堂总结,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
  课堂总结虽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用的时间不多,但却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着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理念,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例题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例如:对于“可能性大小”中的“铺地砖”部分的教学,这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因此,在进行课堂总结时,除了进行知识的总结,我还对所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铺地砖的问题转换到了广场的花坛设计上。具体来说,在广场上,学生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图案的花坛,非常精美,但很少有学生想到“这样精美的花坛是如何设计的”这个问题。我在总结中提到花坛设计這个话题,一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二是让学生通过花坛设计再次体验数学应用。通过这样的总结教学,学生会有意识地联想生活中的其他数学应用,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喜欢一个学科,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这个学科。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数学不缺少魅力,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造出体验数学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以及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凌霞.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46.
  [2]  王玉霞.小学数学“结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05):62-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