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著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以往大学生毕业即能找到相关的工作岗位,受过大学教育背景的人才对社会而言供小于求。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链结构复杂,对综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需求要大于以往任何时候,这就导致只有少数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在毕业之后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毕业即失业”成了多数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为解决这一日趋显著的问题,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对大学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提出一些看法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    键   词]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10-02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各个大学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教育和指导,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接触创业的相关事宜,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进程,该文件是针对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的问题做出的相应措施。当前大学生在临近毕业之际有时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就业问题做出合理的选择,因此,大学需要对在校大学生加强创业就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一)理论基础
   当今教育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过无数次的摸索,形成三种教育模式:(1)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顾名思义,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在个人品德、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审美培养、劳动观念等方面齐头并进,成为全能型的人才。(2)自主性教育模式。根据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自主性教育理论在如今知识数量庞大、知识种类繁杂的当今社会成为培养人才的理念核心。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3)个性化的教育理论。最早的理论来自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在教育方式和课程体系上进行符合学生特点的改进,使教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1]。基于以上三种教育理念,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得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对这些教育理念进行不断补充和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使人才能够初步具备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与一般的创业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无疑增加了巨大的难度。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对人才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将创新意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二者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叠加问题。在将创新与创业进行有机结合的探索中需要不断摸索,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并且,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它还包括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和在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所有高校师生共同努力,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找到一条最适合的道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国家的进步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来维持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创新型人才也是国家维持可持续发展脚步必不可少的良方,在国计民生问题上,创新型人才是中流砥柱,为国家的前进提供思想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活跃的当下,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人才的指导性教育理念,在市场经济迫切的需求下,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必不可少。事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进行创造性的尝试;政府机构需要创新型人才应对日益变化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挑战;社会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对公共福祉不断争取和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更具生命力的理念尝试。
   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本身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疏于学业并且缺乏危机意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几乎没有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业难的问题几乎成了必然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思维,为大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三、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不足
   我国多数大学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原有教育模式改革的不到位。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原有教育体制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度融合,大学里依旧是将专业课和公共课视为大学教育的主导,而创新创业教育所占据的部分依旧很小[2]。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依旧是一个新事物,虽然政府及教育部决心推广这项教育政策,但是因为时间短,创新创业教育无法与大学原有的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各项针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还不到位。例如,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是对学生来说,要完全获得相应的创业能力还需要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如给予创业补助金,又如学校或者政府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践环境,为学生安排去相关企业实习。但是,当下的情况是这些补助和支持还完全没有到位,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
   大学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不足,这个问题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初始就伴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过程。目前来看,各个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上遇到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难题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该学校虽然一直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由于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在该校就业办工作的教师多数没有过自主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在给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时,并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改正,这样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和辐射——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并将这种良好的影响推广下去。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所缺陷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决定了是否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彻底地与传统教育模式相融合并且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然而,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比例依旧很小,不足以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发展。以西北大学和上海大学为例,这两所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依旧只占常规课程的一小部分,并且创新创业课程教材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际进行创新创业的需求,无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有效的指导。再者,该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没有细致地分梯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无法满足不同年级段对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需求[3]。
   (五)創新创业教育中的评估模式有待改善
   对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估模式是当下绝大多数高校面临的难题之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行时间较短,在各个高校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的时候,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问题对各个高校来说还是十分仓促和紧迫的。多数学校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与常规课程进行相同的课程评估,这种迫不得已之举导致学生的实际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对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分辨[4]。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平时就需要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和环境,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到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学校应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为高校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加快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积极改进传统课程体系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5]。
   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意义,同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教育界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材料。
   参考文献:
   [1]张燕妮.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7(S2):74-76.
   [2]商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3]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4]张光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83-86.
   [5]李平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以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5):72-74.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