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对创新类的教育和思政這门课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耦合,属于高校处于发展阶段时的一个必然历程。将创新教育嵌入高校的思政课程当中不仅有重要意义,同时存在可能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高校当中相关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267-02
   一、引言
  创新类的教育属于一个长时间开展的活动,在其存在差异的时期,它的表现特征同样存在阶段性的差异。现在将创新类的教育嵌入高校开展的思政课程当中,能够对课程以及师资这两个方面开展的嵌入工作提供助力,下文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二、意义
  1.能够帮助创新类的创业人才,达成对整个流程进行培养的目的。创新类的教育需要贯穿大学开展的教育工作的整个流程,还有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的所有部分。目前,美国、日本、英国、印度以及法国等国家,普遍十分注重中、小学接受教育这一时期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我国的历史中,同样将这一部分的教育工作在基础教学时期展开测试,同时获得了一部分成果,可是之后就将这一部分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高等教育时期,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对大学生面临的难就业这一问题进行解决[1]。此方式导致了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短视以及低效这两个问题。另外,一部分高校未将这一课程归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当中,导致它和专业开展的教育工作之间缺乏融合,实施创业教育工作的方式单一,不能够把就业指导和实际的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紧密联系。
  2.能够帮助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经过创新类的创业这一教育理念。这一项教育工作不单是针对少部分最后会选择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欧美国家认为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不能够被视为只针对所谓的富家子弟而专项开设的一门精英式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它还是为专项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的商业教育工作,它是一门需要面对全部的在校学生开展的教育工作。国内的所有高校当中,对于创业教育开展的活动存在相对严重的精英化倾向,这一教育工作能够辐射的角度还有收获的受益面相对狭小。另外,一部分高校因为未将这一教育工作归入平时开展的教学体系当中,造成可以接受这一教育工作的学生的需求度不高。
  在我国所有高校当中,思政这门课程属于一项必修课,其开展的教学工作面对的教学主体是所有学生。另外,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对象也包括了所有学生开展学习的课程以及创新类的创业课,在对这一类学生在自身创业方面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的基础上,对最基础的创业意识以及人格这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可以将另外的课程不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展现出来。
  3.能够帮助发挥高校开设的思政课当中的一些作用。对于创业教育这一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设立属于高校对这门课程进行开设的前提以及基本流程,同时还是这一课程的核心环节。国内高校在这一课程进行教学设置期间的现状如下:兼职部分的教学课程数量多,专职部分的教学课程数量少。创业课程不止是对“创业基础”进行学习,其中的大部分是“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这两个方面的教学[2]。在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多,导致这一学科在整个教学当中的地位处于边缘化。
  三、融合途径
  1.教学目标。创新形式的创业教育这一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对在校的大学生自身具备的创业理念、个性化的心理品德以及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实现其对社会出现的变革现象能够适应;而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目的在于对大学生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及“三观”这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属于高校开展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但从开展教育的目标进行讨论,两者全部是“立德树人”方面的不同方式。
  2.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对于教育内容而言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创新类的创业教育当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属于对创业过程中的一般规律进行揭示,对开展创业期间的基本理论和方式进行传授,对创业实施模拟演练;而高校开设的思政课,重点是对学生自身的各种观念进行教育。两者在进行创业期间的意识以及人格这两个方面存在极大的重复以及交叉环节。
  3.教学功能。创新形式的创业教育这一课程具备的功能,剔除之前“立德树人”以及原发性这两个功能外,还有为之后的人才制定“创业遗传代码”这一功能;而高校开设的思政课对青年大学生之后的成长成才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以及重大的职责。二者所具备的“立德树人”以及原发性这两个功能有着极大的重复以及交叉情况。另外,高校开设的思政课还应该推动全民、全社会、全球、终身以及知识这几个方面的创业理念,促进创新形式的创业教育得以实现提档升级。
  在实现将创新类的教育嵌入高校开展的思政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上述提到的二者存在的一致性进行研究,让其得到充分的融合。
  四、思路和方法
  (一)课程嵌入
  1.将涵盖思政课内容的所有通识课程全部打通进行应用。根据教育部相关规范内容:“创业基础”属于面向广大高校在校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要将其归入学校开展的教学计划当中,大于等于32学时、2学分。在这项规定当中涉及的内容整体进行全面落实以前,能够将国内高校当中开设的公共政治课和创新类的教育二者进行打通应用,具体的方式如下:由于国内的本科高校开设有4门公共政治课,总共有14个学时,能够从其中或是每一门课程当中划分出一部分的学时,使用到开展创新类的教育这门课程中。
  2.对思政课当中存在的创新类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例如,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这门课程进行讲解期间,注重对中国化实施的创新的这一历程进行讲解;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进行讲解期间,注重对创新的思维以及思维方式进行讲解;等等。
  (二)师资嵌入
  1.将创新类的创业现时教育和后期教育进行联系的这一理念树立起来。高校当中的思政课教师,要将以人为本以及综合发展的创业当中的教育新理念树立好,将“于己无关”的这一认知以及“与己争利”的这个疑惑摒弃掉,在对思政课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将普遍存在的素质教育和创业类的素质教育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将生存以及机会这两方面创业涉及的现时教育和全民、全球以及终身进行创业的后期教育,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2.对于思政课开展的教育教学还有创新类的创业教育做到统筹兼顾。首先是实现集中聚焦。从客观方面进行论述,高校当中的思政课教师,日常同样对创新类的创业教育开展教学工作,可是大部分教师对于这份工作抱有的态度依旧是零散以及不自觉的状态。未来,在实现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高校当中的思政课教师要更为主动地融入创新类的创业教育工作中,让教学以及研究工作向创新类的创业这一目标聚焦。其次是科学进行分流。现在的国内高校当中,大部分这一课程的师资力量是校内的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团委等机构的教师兼职授课的,由此可知学校并未重视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问题。高校当中的思政课教师担任创新类的创业教育工作,要根据一定的比例,将其进行合理地分流,添加到创新类的创业教育这一专业的工作团队当中。
  五、结语
  创新形式的创业教育属于目前高校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而将创新类的教育嵌入高校开展的思政课则是其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方式的实际达成能够极大地提升思政课以及创新形式的创业教育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另外,由于这是一项教学尝试,因此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曹文霞,张玉伟,贾艳梅.众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17,(1):130.
  [2]颜霓,李艳,张晓华.众创背景下高职旅游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5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