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关乎于人才未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更多关注学生的问题与缺点,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为了促进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限制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现如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其中,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切实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意识,完善学生的个人情感,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个人品质,仍然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现如今,积极心理学受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广泛的关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仅为教师带来更多的教育启示,还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此,本文主要以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并让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品质,为大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因此,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能只是单纯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应该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主导,从而端正学生的心理态度。将积极心理学根植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化,从而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科学化、具体化、系统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的心理学知识,但是不能过于重视理论教育,既有指导性教育意义,又与思政教育存在区别。[2]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应该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多方面,从而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方面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乐成,并将二者充分的融合到大学生的实践生活中。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可以围绕心理健康情景剧、心理读物等内容为主,从而将生命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挫折教育融入其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主要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目标,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间接性的收获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实现全面方面,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当代学生未来发展。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并通过积极体验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从而让学生更多的适应于应付生活中的压力,增强学生的幸福体验感。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个人感受等。[3]学生积极心理品德的形成也是逐渐主观意识变化的过程,更是学生心理体验的结果,故此教师应该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应用的必要性,才能将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体系中,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发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日后的全面發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多个团体活动训练项目,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不同的心理情境剧、案例分析、心理游戏、测验等方式,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感,从而让学生感到心理放松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值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注意的是,在实践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及个人主观感受,做好学生的引导学与指导者,才能发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逐渐认清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正确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并运用有效地解决手段,逐渐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端正自身的心理态度。同时,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个人品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志平,田洁.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3):268-269.
  [2]毛宇星.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措施[J].文学教育(下),2017(10):169.
  [3]何雪芬.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7(45):62-63.
  作者简介:李庆梅(1980-),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