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识字微课的效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如今信息化飞速前进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也正在进行着与时代同进步的改变。最近几年的微课视频在教育教学中频频出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入课堂后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更加生动的一面,打破了生字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
  【关键词】识字;微课;实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识字与写字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有小学教学线上的老师尤其是常年在低段教学老師们都知道,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识字和写字作为学习的基础,不光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更是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流传着这样一种直言不讳的说法:“得语文者得天下”。那低段作为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学段,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能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不容小觑的关键性年级段。
  在如今信息化飞速前进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也正在进行着与时代同进步的改变。最近几年的微课视频在教育教学中频频出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入课堂后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更加生机的一面,打破了生字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们学校进行的——微课在识字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正在努力实践着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课堂中有关识字微课的使用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帮我们有效攻破了难点字词的教学、帮我们打破了教师不敢放手的僵局,让我们的课堂识字教学更显活泼生动,微课在课堂中发挥了重要且有效的作用。
  一、“微”美
  微课“微”于它的时间短而精。微课视频有限的几分钟里,它包含的内容是一个重点知识点的呈现,主题鲜明。我们根据自己所教年级课本制作的微课一般都是3到8分钟左右,是每一课所要学的生字词的重难点的呈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在制作微课伊始,老师紧紧抓住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在背景使用和字体颜色方面选择了较为鲜明的颜色对比。会利用大家熟悉的卡通动物等形象进行情境串连。在配音的时候根据所创设的动画人物形象使用恰当的语气、符合情境的语气录制,在这些因素的前提下制作出的微课视频在播放时会立刻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微课视频中,一开始就出现了小猪佩琪的形象,小学生熟知的动画形象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到帮小猪佩琪拾“水果”(生字果)也更是乐在其中。
  二、“微”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能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仍然以《植物妈妈有办法》生字视频为例,在初步学习生字后,用微课视频进行生字复习巩固,巧用帮助小猪佩琪的情境,激发学生助人为乐的参与劲头,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乐于进入这一环节。在快乐助人的情境下,完成帮助的任务,同时悄无声息让学生对所学的字词进行了高效巩固,在完成这一帮助后,语言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及肯定,激发学生的思维细胞,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愉悦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快乐的基础。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使用有关于汉字来历的微课,这些字理的演示不光能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历,激发学习的欲望,更能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牢牢地掌握这些生字。比如,“娃”“瓜”等字的教学,使用微课进行字理演示与录音讲解,一节课的重难点完美突破。
  三、“微”实用
  低段的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本课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汉字(一年级拼音专项教学除外),汉字书写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之一。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本中,每一课要掌握的字都在8到10个。要求要掌握会写的字较多,如何突破一个个生字讲解的枯燥呢?课堂上,我们制作的生字教学微就起到了大作用。以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如、她、娃”三个生字的教学。在这三个生字的教学视频中,首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三个字都有何共同的特点?再进行提醒“女”字旁在书写的时候的小变化。接着就开始每个字的书写指导和识记方法的演示,在“娃”字教学时更是出示了字理演示图,让学生不仅仅知道这个字的偏旁结构,还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在书写时也会更认真、记忆更加深刻。
  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下,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课堂与科技相结合,微课已被老师们广泛使用,这已然是课堂教学的常态。笔者相信,有效的利用微课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夯实字词识记与掌握,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