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PPP项目招投标的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础性、公益性的设施建设需求持续提升,政府在财政计划有限的现实影响下需要探寻一中全新的融资模式,实现社会资本力量的集中与有效应用,这一现实需求使得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的融资模式成为近年来的重要方向。这一模式缓解了政府资金的紧张状况,引入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满足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建设需求,在效率和质量上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承担好其在PPP项目发展中的有效职能。尤其是要其是要突破招投标管理中的各类问题,不断提高其在PPP项目招投标中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PPP项目;招投标管理
  1  前言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经常采用的基本方式,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所采用的的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对于国有企业来说,PPP特许经营项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创新性项目,在为企业带来创新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对于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企业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熟悉PPP项目的运转流程等等,同时需要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投资工具,切实保障投资决策的精准性与适用性。这也要求企业需要将现代化的运作管理贯穿到项目准备、立项阶段、可行性分析、融资、实践运行、投资回收、风险管理等全过程因此在招投标管理中,更应当坚持其基本原则,确保招投标过程的科学性与社会性,从而切实提高国有企业PPP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国有企业PPP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问题
  2.1  项目各利益方的沟通交流不畅
  招投标各个参与主体的畅通交流是保障PPP项目稳定实施的基础。在追逐更大利益目标的驱使下,部分项目的参与方很难对其他主体的合理利益给予关注,使得项目中存在脱节的情况,也会由于部分短期行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都会影响PPP项目的运转效率。
  2.2  招投标技术文件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项目技术文件相比,PPP项目的技术文件除了要涵盖基础的技术措施之外,还应当承担起项目公司的管理职能,从而有效保障业主利益,对项目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受限于传统管理观念的桎梏,许多民营建筑企业在编制相关文件时仍然拘泥于传统的内容,过度关注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不能兼顾其投融资属性,难以发挥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優势。
  2.3  缺乏明确而有力的责任人
  尽管近年来,PPP项目的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较短,对于招标人与代理机构来说其内容、形式、方法均较为新颖,同时其可以调配的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一些大型项目进行管理和运营的过程中,部分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往往会超越其自身的管理职责与职能范围,使得项目出现实际运转与设计目标的现实差异。
  3  优化国有企业PPP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招投标行政监管体制
  健全招标行政监督机制是保证PPP项目招标管理有序展开的基础。基于这一特定情况,项目的执行机构应当在PPP项目的协议中,就通过明文规定,确定后续的施工工期安排、具体任务布置等情况,尤其是要对其中的关键节点标注出清晰的日期。除此之外,针对于部分新的特许经营项目,应当将其建设期纳入特许经营期的计算中来,从而保障工程进度的有序推进。当前,我国在PPP项目监管中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多头领导、同体监督现象严重。对于综合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PPP项目来说,相关的监管体制也应当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体现出集约化、全面化、高效率的特点,建立起统一的监管部门,明确监管权力,避免出现各监管主体间的低效监管局面。
  在工程设计管理中,初步设计规划必须经由省、市政府的职能部门获得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在审批完成之后,项目负责企业应当依照规范程序,将专人调查反馈并精密分析的现场地质调查报告、设计方案、施工规划图等副本报由省级和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实施机构备案。所有相关的工程设计文件通过审核并备案后,项目即可进入施工阶段。
  企业应当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现代化的针对性信息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实时发布项目的具体流程、评估标准、咨询体系等,拓展项目信息的覆盖范围并有效提高信息的时效性,确保审批流程公平透明,监督整个施工作业过程。
  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通过常态化的培训工作使得其能充分了解PPP项目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要求。同时,要不断提升监管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对PPP项目招标全过程的有效覆盖,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建议的理想效果。除此之外,还应当在监管体制中增加诚信评价内容,对于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投标方,要予以一定的行为限制。
  3.2  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
  国有企业作为PPP项目招投标的主体,应当正式当前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牢牢把握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要求,积极根据项目实际特点,开展同行业管理部门及各类主体机构的有效合作,并在政府的授权范围内有序开展评估论证、计划编制、合作确认、项目落地、后续合作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认识到PPP项目发展历程较短的现实状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经验,密切关注招投标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风险分配问题,积极引入各类科学管理方式,对于相关风险的边界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实现最优的风险分配,从而有效提升各方的风险应对能力。在处理国有企业同各类参与主体的合作关系方面,要结合项目的基本特点,依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的相关条文,提高合同的覆盖性与精确性,使得PPP项目的各个环节均有据可依,为后续项目的有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防止各类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合同还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风险负担范围,严厉打击破坏招标过程、排除不轨利益的违法行为,建立起信用参考体系,对于有严重信用问题的投标方要“一票否决”。要继续推动评标制度的优化,统筹各类评价方式、评价指标的优势,为评标制度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切实提高各项指标的客观性,减少主观因素对于招投标结果的影响。要拓展招投标资格的审查空间,综合考虑投标方在造价、技术、管理、履约能哭、企业信用、社会责任方面的整体表现,优化招投标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
  3.3  PPP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要推动招投标体系的公开化、透明化建设,在风险分配与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风险的优化处理。在明确各项风险的具体责任之后,要针对性地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主要涵盖:直接性的风险规避,即在项目未进行之前,认识到了该项目较高的风险,切这些风险很难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直接放弃该项目,从源头上规避风险;计划外或计划内的风险自留;构建较为严密的风险控制欲化解体系,涉及预防、灾难应对、应急处理三个方面;采用特定方法将特定风险的危害后果及其权责进行主体转移,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对于企业本身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应当强化事前识别与防范,提高应对风险的现代化水平。
  4  结束语
  国有企业的PPP项目已经成为新时期的发展热点,也成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部门在对社会资本进行筛选时,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更加关注。但由于PPP项目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尚不完全成熟,尤其是在招投标管理中,更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正视当前招投标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以完善的配套体制机制予以针对化引导,切实提高PPP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宝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招投标有关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14.
  [2] 舒畅.PPP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6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