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味”“传统味”两相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燕

  【摘要】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子,特别是开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引领学生深度阅读,让渗透更细微;现实印证,让渗透更深刻;读写结合,让渗透更开阔,为孩子们精神大厦的建立而奠定基础,在传统文化的根系中长知识、长情趣、长情怀、长品格。
  【关键词】传统文化 深度阅读 现实印证 读写结合 精神传承
  一、深度阅读,让渗透更细微
  无疑,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沉甸甸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新教材,更是因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而增加了不少传统文化篇目。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是我国的经典名篇,字里行间涉及到关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和抱负”,对今日的青少年仍有不少启迪和影响。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处,对其中的言外之意和多重寓意反复涵咏、咀嚼和揣摩,无疑能更好地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健康情趣、纯化心灵道德。
  如就《周亚夫军细柳》的学习而言,可以引领孩子们这样思考:文中的三位将军,其中两陪一正,两虚一实,对比映衬,很值得玩味:究竟有何妙意和深意?思索片刻,学生说:“用霸上和棘门军营中的散漫、儿戏来衬托细柳军营的严谨、严明和森严。”教师进一步引导:“所以,谁是可以被侵犯并俘虏的?谁是不能够被侵犯的?”学生说:“当然是细柳军营的周亚夫了。”老师进一步深入:“这说明汉文帝在看人方面如何呀?”学生回答:“说明汉文帝识将才,赏奇人,一句‘真建军’可以看出。”
  可以发现,无论是汉文帝,还是周亚夫,其身上都闪烁着动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很有必要让这样的光芒散发出来,“要有光,能够点亮儿童的生命”这里的“光”就是汉文帝的礼贤下士的精神,就是周亚夫不阿谀奉承、治军严明、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卑不亢的精神。这样的“光”能够照亮学生的心,能够内化为内心成长中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作为教师,应引领学生细读、深读,让这种渗透更细微一点,让学生的内心更为饱满。何乐而不为呢?
  二、现实印证,让渗透更深刻
  如何让“语文味”“传统味”两相宜?窃以为,调制这样的“浓味”仅仅靠欣赏、识记和背诵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引领孩子们从传统文化的点滴渗透中进行现实印证、反观历史、反观自己和他人。正面印证和反面印证皆可以内化为内心成长的精神养料。当传统文化中的更多细微的东西和时空中的一些更细微的史料“藕断丝连”时,学生的视域更为宽广、精神世界更为多彩、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因为现实印证而打开的精神版图愈开阔,愈有可能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如教学《周亚夫军细柳》时,可以进行以下现实印证;
  同学们,你们能否从更多的历史和现实中举一些“阿谀奉承和刚正不阿”的正反例子?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海瑞刚正不阿,是一个清官。”“包拯特别正直,和周亚夫一样浑身正气。”“清朝时期的和珅溜须拍马,败坏了清政府的官场。”
  与其说“让教育穿越时空”,毋宁说“让精神穿越时空。”周亚夫刚正不阿的精神就可以穿越时空,一代代传承到现在,传承至未来,传承至每一个鲜活的孩子们的内心。为此,我们需要重构语文课堂的框架与路径,少一些平面解读,多一些立体连接;少一些拘囿文本,多一些现实印证,由直面训导转为无痕教育,由机械传授转为情境模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读写结合,让渗透更开阔
  “从读到写是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思想体现在习作之中,让“传统文化味”的渗透更为开阔,应该成为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视点。读出来,让文化浸润于耳;写出来,让文化浸润于心;做出来,让文化浸润于行,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由此及彼,也是精神实践中的由此及彼。语文教师应该是孩子们经典文化诵读的导航者和经典思想撰写的引领者。
  如学完《周亚夫军细柳》之后,让学生以“当我们面对高官时”“军令应该对每一个都有效”“文明之光在上下級身上”等为主题,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或者直接不命题,让学生自由选题,“吾手写吾心”,表真情,说真话,诉真心。只要学生能从中汲取到人性之光、折射出理性思维、表达出真切感受,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给以展示的机会,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钙质。
  在此过程中,可以模仿《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正反结合、对比衬托”之手法,但思想、情感等不可一味照搬,而应引领学生有所创新、有所拓展,赋予“刚正不阿”等精神以时代新意。但愿,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读写结合中,让“语文味”“传统味”入口甜绵醇厚,入心沁人心脾,进而为孩子们精神大厦的建立而奠定基础,在传统文化的根系中长知识、长情趣、长情怀、长品格。
  参考文献:
  [1]徐冬梅.回到常识的儿童母语教育[J].教师月刊,2013,(04):54.
  [2]胡华杰.基于语用理念的读写模式构建策略[J].语文天地,2018,(12) :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