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翟德荣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及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083-02
  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特别感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技能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重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产生的教学效益,改进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注重整合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处理失衡
  部分教师重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自觉地将信息教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处理不当,出现了过分重视信息技术手段,而不注重教学内容优化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注重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激活思维,促进探究,强化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有的教师由于过分强调信息技术作用,忽视了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以至于数学课成为PPT展示课,教师只管点击鼠标,信息技术手段的展示冲淡了教学内容,喧宾夺主,课堂的展示让学生眼花缭乱。
  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展示了很多的建筑图形,亲手画出了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图,再加上优美音乐的渲染,对展示的建筑进行了解。信息技术虽展示了丰富的画面,但是与原本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影响了教学,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信息技术运用过于频繁
  信息技术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知。但是需要适时应用,才能发挥功能。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过于频繁,每个知识点都要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形成原因及演变过程,多媒体的展示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视频展示,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得不到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由直观的学习转化为数学思想的形成,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但是就目前的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看,教师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偏颇,由传统教学的满堂讲解,演变成了满堂信息技术手段的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很少。学生只能被动地看多媒体展示,很少有思考与动手的机会,自主学习得不到有效体现,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一定要明确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必须明确整合的目的不是过度地使用信息技术,不是任何教学环节都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要发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数学学习规律的工具。
  一是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明确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辅助数学教学的。搞清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关系。有的教师只考虑二者整合之后能取得好的效果,而没有考虑二者整合的过程。即整合过程要促进学生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技能,而不是将课堂变为信息技术手段的展示课。
  二是要坚持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优势互补的原则。不能一味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明确不是每个环节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时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完美度。
  三、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照本宣科,不顾及学生主体活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工具,灌堂灌的输入式教学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工具通常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学生在被动状态下接受知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应该体现新课程理念,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探究动力。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应该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的工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运用电脑网络进行探究,学生亲手实践探索,在操作中,通过按住鼠标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等就可以观察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学生也就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哪些条件,通过观察分析两个三角形在全等的情况下可以得出哪些条件,这种切实的体验,学生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乐于参与课堂的探究与交流。
  (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融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情境于一体的课堂模式,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但是要注意,不是任何教学环境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要围绕着重点与难点的突破选择信息技术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知识点时,让学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两直线平行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用直线、三角板在黑板上演示,采用的方法是将同位角、内错角的一个角剪下来,与另一个角进行比较,看是否相等,甚至用量角器度量。但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
  如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电脑里绘制直线AB与CD平行,并且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于G、H两点,通过用鼠标移动点E、F,进行细致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平行线内各个角的关系,理解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学生在动态的研究中就会观察到角度的变化,也就会总结出这些角的性质。这比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演示更真切,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观察,提高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想象力比较丰富,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会产生探究动力。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会使学生对数学探究产生兴趣,进而发挥想象力,进行猜想,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条件让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与体验。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的实验性探究提供条件。
  如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学生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边上的高是否会重合为一线?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画出很多三角形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信息技术设备中的三角形画板,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猜想的验证,学生通过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三线”,就会观察到这三条线是重合在一起的。可见,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该结合具体内容,合理融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力。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效益,要对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教师首先要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研究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点,顺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意识,提高探究动力。
  参考文献:
  [1] 曹刚 .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 学周刊,2017,(21).
  [2]楼骏飞.浅析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 2015,(10).
  [3]叶春杰.信息技术用于初中数学让学生在玩中学[J].中國教育技术装备, 2013,(16).
  [4]魏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 200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