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诊断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CT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此次研究对象,其均接受早期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22.00%的患者为颞叶梗死,18.00%的患者为额叶梗死,16.00%的患者为枕叶梗死,12.00%的患者为顶叶梗死,20.00%的患者为基底节区梗死,8.00%的患者为小脑半球梗死,4.00%的患者为脑侧室梗死;所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显示存在血肿的情况,其梗死病灶存在继发高密度影,边界并不清晰,且密度不均匀,主要为团块状、片状的阴影;在患者原发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影(脑回状)、条索状阴影、血点、斑块等。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CT检查,可较好对病灶情况观察分析,为其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早期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2
  脑梗死,其是患者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脑组织因局部供血中断,而出现缺氧、缺血、坏死的疾病。脑梗死患者,其多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即若患者的大脑动脉出现阻塞,则患者其他部位会因为缺氧、缺血,而出现组织进一步坏死的情况[1-2]。因此,加强脑梗死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影像学检查的方式来对脑梗死诊断,本研究主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CT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此次研究对象,其均接受早期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其年龄范围51岁~85岁,年龄均值为(66.23±3.10)岁,男性33例,女性18例。患者均存在脑梗死的疾病症状,即存在一定程度舌强语塞、意识不清、肢体偏瘫、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昏迷的情况。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所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均接受CT检查,电流设置为150 mA,电压设置为130 kV,实施断层扫描,首先进行常规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螺距设置为1.0-1.5,CT薄层重建为1.25 mm,设置重建间隔为0.7 mm,将相关的数据传送至工作站中,进行相关的处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检查的结果由2名专业影像学专家进行阅片,以此对患者的病情判断。
  1.3  观察指标
  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诊断的结果作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情况。
  2 结 果
  2.1  CT诊断结果
  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颞叶梗死患者11例(22.00%),额叶梗死患者9例(18.00%),枕叶梗死患者8例(16.00%),顶叶梗死患者6例(12.00%),基底节区梗死患者10例(20.00%),小脑半球梗死患者4例(8.00%),脑侧室梗死患者2例(4.00%)。
  2.2  影像学特征分析
  所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经CT检查,均显示存在血肿的情况,其梗死病灶存在继发高密度影,边界并不清晰,且密度不均匀,主要为团块状、片状的阴影。在患者原发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影(脑回状)、条索状阴影、血点、斑块等。患者不同梗死位置和性质,其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枕叶、顶叶、额叶表层边界梗死灶,其周围存在环状、点片状、弧状低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显示低密度梗死出现存在团块状、斑块状强化影,其局部脑组织肿胀处,可见局部脑沟窄浅、脑组织密度降低。
  3 讨 论
  脑梗死是脑血管意外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口角歪斜、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缺氧等疾病症状,其残疾率、死亡率较高[3]。大面積脑梗死,其主要是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在脑梗死中的占比为10%左右,主要是其脑动脉主干出现了阻塞所引起,多为跨脑叶分布或脑叶分布,梗死直径在4 cm以上,其损害范围较大,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常见的脑梗死症状,且常会伴有颅内压升高和意识障碍的情况,疾病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患者即可出现占位效应[4],因此,加强其早期疾病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CT是临床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其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中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相较于常规CT扫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其具有后处理性能优、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可实施增强扫描,充分对最大密度投影、轴位图像利用,更加清晰显示患者的大脑前后动脉、基底动脉、颈动脉颅内外段等颅内血管系统的情况,更好对患者梗死情况评估[5]。多层螺旋CT,其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检查,可初步对其病情判断,根据其不同的窗位、窗宽,可对患者左右半球观察,更好对脑梗死相关征象寻找,及时发现脑沟回狭窄、变平、脑组织密度降低、模糊边界等情况,与去骨技术、轴位图像进行结合,能够清晰观察颈内动脉、大脑动脉、基底动脉[6]。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优质预后的前提是早期疾病诊断,患者疾病确诊、治疗的时间越早,其预后越佳。
  综上所述,CT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较好对患者的梗死部位观察和评估,为其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此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谢启约,耿俊山,谢佳固,等.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4):8-10,23.
  [2] 朱占勇.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4):1114-1115.
  [3] 王立强,孙   勇,王大维,等.CT血管造影在大面积脑梗死并发 恶性脑水肿的应用价值[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11):988-991.
  [4] 王轶骏.中青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 CT 征象分析[J].山东医药,2015,59(8):56-57.
  [5] 段新平,张俊英,郭文博,等.颈部血管彩超和MRI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6):47-49.
  [6] 蔡青云.多层螺旋CT(MSCT)对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2):14-16.
  本文编辑:吴 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3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