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精准帮扶”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新一 袁文娟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是很多教师最关心的话题。学困生转化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学生学习成绩跟上去,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有效性,从而实现成绩脱贫,为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对此,笔者有以下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帮扶;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216-02
  提起学困生,很多老师都非常头疼,怨其学习成绩差,每次考试都拖班级的后腿。家长更是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学困生也忍辱负重,结果是因学困生而多人“受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冷静分析,就会发现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自信、自卑心理强;行为习惯差,注意力分散;特殊家庭(孤儿、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特殊儿童(智力缺陷、残疾等)等。聚焦这些“病因”,采取精准帮扶,对症“下药”,方能做到“药到病除”,使学困生有效转化。
  一、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促其明确学习目的
  有人说:“态度第一,能力第二”。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表现都是漫无目的,不知学有何用,学成何谓。鉴于此,培养学困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帮其树立崇高远大理想。经常利用课外活动、班队会活动时间组织故事会,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励志故事。让其学习“身边的感动”,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等专题片。通过向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学习,让他们明白模范、榜样就在身边,成功并不遥远。
  二、尊重学困生人格,促其增强自信心
  学困生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学习、消极应付,缺乏自信。教师应尊重、信任学困生,帮助他们逐步消除顾虑、消除胆怯心理,走向自信。
  (一)建立多步子、小阶梯学习计划。对他们要求过高过快,他们就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挫伤积极性。和所有学生一样要求他们,他们就会钻空子、遛弯子、甩担子,进而加速学困,多步子、小阶梯学习计划会让他们力所能及迎头赶上。
  (二)让他们有成功的机会。只有让学困生获得一次成功,老师借机鼓励,号召其他学生看到他的成功。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认为“我能行”。
  (三)充分发挥并培养学困生专长。在学习方面,学困生有很多不足,但在劳动或是体育运动方面,发挥他们的优势,借此“以玩促学”。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其学习成绩的进步
  好习惯终生受益,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学困的原因之一。如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还有口出脏话、行为极端等。
  (一)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1.上课时老师多注意他们是否注意听讲、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2.书包里别装小玩具,桌面上只放与本节课有关的书本及学习用具,免得他们玩弄小玩具、玩弄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3.多向他们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引起他们注意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4.安排学困生与学习较好的同学同桌,时时提醒他们养成良好多的学习习惯。
  (二)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老师和同学多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不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靠近,以免他们沾染陋习。2.学会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学习他们的长处。3.拒绝网络游戏。4.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书包。5.培养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
  (三)不良卫生习惯的矫正。卫生习惯关系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因此要多关心孩子的卫生健康。教育其做到勤换洗衣服、勤洗澡、勤洗手、洗脸、洗脚等。少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不乱扔纸屑,不破坏公共场合卫生。
  四、做好心理辅导,用爱心唤醒学困生
  一部分学困生是因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特殊家庭情况,使其心理脆弱、敏感,自尊心极强,不愿和别人接触、甚至不和同学老师交流。经常身心游离于学习之外。
  (一)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要鼓励其树立生活信心,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现在一味消沉,导致现在学困,将来生活更贫困。也可以呼吁社会爱心组织给予援助,帮助他们的家庭摆脱暂时的困境,消除自卑心理。
  (二)对于心理受到创伤的学生,让其求助于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让心理健康老师予以心理援助,打开心扉,走出生活的阴影,成就其阳光心态。
  (三)老师经常进行家访,进行送教上门。了解他们家庭的主要情况,向家庭每一位成员谈心、交心,形成教育合力。
  五、给予特殊儿童特殊关爱
  一部分学困生属于智障或者残疾类的,此类学生本该享受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训练,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他们只能随班就读,所以更需要老师爱心呵护,为他们吃骗心饭,生活中关心他们,学习上照顾他们,必要时还要进行送教上门,从而帮助其转化。
  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几个学困生,对于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学校来说,是几十分之一或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学困生的转化关系千家万户的兴衰成败,关系贫困是否代际传递,关系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实现,所以需要精準帮扶,力争实现全部有效转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6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