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大湾区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商务人才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应该具有四种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基于地方高校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湾区内企业的相关需求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国际商务 地方高校教育 大湾区
  2018年大湾区的外贸出口总值占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对大湾区的外向型企业产生持续性,高强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湾区的建设加快了湾区内的资源流动,协同效应效果明显。以大湾区外贸产业为代表,中国外贸需要实现转型升级,外有挑战,内有机遇的大环境下,高质量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成为湾区内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标。
  1国际商务人才能力构成
  国际商务人才指为国际贸易行业服务的,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业务能力,对国际贸易形式和行业现状持有洞察力,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领导、沟通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其能力素质结构包括:
  (1)主动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其一,主动学习思维是主动学习能力的基础蓝图,它引导着个体去寻找和掌握学习资源,培养具有显著个体差异的学习方法,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二,主动学习执行力是主动学习能力的蓝图材料,它决定着个人自主学习思维能力能否得到高效率的执行。
  (2)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推动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依据实践的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人们的思维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最终实现思维创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意味着保持对一切既有成果的怀疑和对陈规的超越。
  (3)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在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对交际能力的扩展,重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和适当性、注意人与沟通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双方文化的认同,企业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商务人才是国际商务类高校和专业的时代任务。
  (4)国际商务实践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包括国际贸易专业性能力,包括进出口业务处理,报关,外贸函电交流等业务,国际市场环境,业态分析能力。商务能力,如商务谈判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
  2地方高校国际商务人才能力缺失
  2.1主动学习能力
  (1)培养目标和教育资源的错位。地方高校注重培养学术研讨的主动学习思维,以高质量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水平为测定标准,企业和市场注重培养主动学习行动力,以即期或是远期的经济效益为测定标准,而国际商务人才在求学阶段偏侧重了功利性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以功利性技能为测定标准,未能充分理解对思维和行动力的潜在价值。不同阶段的资源供给者和资源需求者的协同效应无法形成,从而造成资源无法获得有效配置。
  (2)主动学习能力结构性缺失。其一在高考资源分配的制度下,拥有较为系统的主动学习思维以及强力的主动学习执行力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为优质的高教资源。地方高校学生在大学前阶段,主动学习能力的缺失是其在高考竞争中的一个不利因素。其二,而接受不同层次高教资源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和突破。对于本科阶段地方高校学子学而已,在获取有限的高教资源条件下,主动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构建处于被动状态。这不仅仅在体现本科学业学术专研上,在职场中国际商务能力的培养以及更高的学术水平研究中有着更为重大影响。
  2.2创新能力
  (1)从高校到个人保持保守心态。在个人层面上,高校学生创新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好奇心以及缺乏积极的想象力,缺乏自主权和冒险精神;而地方高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及管理层趋向于规避风险。当前有一种普遍的想法是,如果想法背后的人无法证明项目将如何获利,创新创业就被认为太冒险了。而如果一个项目在推出创新创意之前就想证明自己的财务利益,那么它可能永远都不会付诸实践。
  (2)创新能力培养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创新能力本身在不同的个体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于国际贸易形式的日渐复杂,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创新能力在质量和数量有更高的需求。在本科阶段,国际商务人才的创新能力水平不一。针对于个体精准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成本较高,也难以在本科四年取得明显的阶段性的结果。而且通识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2.3跨文化交流能力
  (1)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有待提升。大湾区是文化交流冲击强度大的经济发展区,要求地方高校大学生具有多元文化意识,而地方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技能缺乏锻炼、亲身与国外接触的机会少、出国动机不强、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高分段的人数偏少的问题,跨文化态度不够端正,学生难以采用多元文化视角看待语言和文化问题,从而导致在跨文化的环境中,难以灵活运用跨文化能力应对文化冲击。
  (2)高校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能力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地方高校就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跨文化交流知识和技能属于本科生自主学习的后备知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心偏向商务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能力体系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致使部门国际商务人才未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
  2.4国际商务实践能力
  (1)个体缺乏主动实践意识。地方高校的培养环境较为宽松,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实践能力并未做硬性的要求和规定,安逸的环境以至于学生个体的主动实践意识薄弱,未能接触到国际贸易行业的相关信息。
  (2)人才培养方面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高校课堂上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未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课外实践要求。在无外在推力与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对国际商务实践能力的具体执行方法相对模糊。许多高校将学科成绩作为考核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实践能力的考察依旧相对欠缺,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沒有较为完善的体系。
  3地方高校国际商务人才能力提升对策   3.1主动学习能力
  (1)加强对国际商务本科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引导。以语言技能,沟通技能等导向的的能力培养引导,人才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语言类技能,沟通类,心理技能管理类技能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对此需要引导高校学子主动学习这三类技能,以明确的目的为导向,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主动学习能力。
  (2)以实践能力带动主动学习能力。实习经验对国际商务人才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必不可缺。实践课程能帮助高校学子在教室的引导下,熟悉国际贸易相关的业务流程,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教师同窗的引导能迅速提升主动学习行动力。其二,实习经验能帮助国际商务人才在职场中,培养主动学习执行力,从而帮助到高校学子提升主动学习能力。地方高校学子不重视实习经验是目前高校培养的重大问题,学校应当把实习经验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大其在各种成绩评测指标中的比重。
  (3)加强对理论课程中探索能力和主动学习思维的培养。其一教师引导学生组对研究课题报告的培养模式,对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显著的作用,应当加重其成绩占比,鼓励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和研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探索和研究中培养主动学习思维。其二完善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本科生学术培养体制和课外课题研究体制,丰富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渠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
  3.2创新能力
  (1)以实践带动创新,优化成绩考核标准。地方高校可专门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以鼓励学生已经学习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挑战杯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互联网+”等创新实践活动,设计、安排和撰写具体而具有实用性、创新型的研究报告。
  应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鼓励学生课程考核过程化,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实践竞赛等方式纳入考核标准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将课堂教学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与创新思维彼此促进,着力培养国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加强产学研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应当明确企业、高校等各类组织创新功能定位,将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紧密结合,构建互利互助、开放共享、高质高效的创新网络。学校可建立“双学院制”双创人才共育模式,坚持“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办学思路,采用“课程共创”“师资共培”“项目共辅”“资源共享”的“四共”产教融合新方法,与政府、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合作建立产业学院,全面开展互利共赢的“双学院制”双创人才共育新模式。
  3.3跨文化交际能力
  (1)构建英语商务学习交流环境。大湾区地方高校应重视粤语及英语教学,鼓励学生考取英语技能证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在线资源、丰富教学材料、模拟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等以满足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形成跨文化交流能力。
  (2)跨文化通识课的落实。建议地方高校开设有关大湾区的通识课程,以弥补学生出国(境)机会少,从而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地方深度以及对大湾区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知识体系。
  3.4实践能力
  (1)从源头上提高国际商务实践能力。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主动提高对自身实践能力。多参与社会实践初步了解行业现状把握行业常态。地处于大湾区的学校具有地域优势,可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商务实践机会。学校也可通过企业的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应建立完善的实践能力评判体系。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应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评判力度,如学生的实践活动应与专业对口,实践活动在考核标准增加比例,将考取相关证书纳入考核标准。达到学生在制度的指引下,会主动去寻找相关的实践活动的目的。
  (3)加強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学校对国际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内可适当提高外语要求,提高CET4或CET6的达标分数、鼓励参加BEC考试等。课堂上,与国际商务相关的课程可适当采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让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提高外语能力。此外,在大湾区背景下,粤语在语言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学校可针对此背景开设粤语课程,让非粤语母语学生了解并掌握多一门特色语言。
  参考文献
  [1] 高国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08):16-18.
  [2] 郭金刚.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05):174-176.
  [3]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6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