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文孙活

  一、现阶段小学生心理的常见问题
  (一)心目中的偶像
  刚入学的小学生,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灵,教师是其心目中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的表率。此时,要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素质的人物?就在于学校的管理,尤其是教师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师要赢得孩子的欢心,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什么气质的老师,就能培养出什么气质的学生。所以,老师保持稳定的良好情绪,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绪,促使小学生向好的方面不断发展。总之,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形象非常重要,没有好的形象就没有被孩子接受的机会,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教育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我们小学教师应尽的责任。
  (二)诚信缺失的问题
  尽管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心灵是那么纯净,但在当前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是经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担忧的小学生诚信欠缺的现象,有的小学生经常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例如为了不想写作业,就和家长撒谎说老师没有留课后作业;在老师检查作业时却说不小心把作业本落在了家里。
  (三)过度依赖的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溺爱,很多本来自己能做的事,却养成了在家过度依赖父母,在校依赖老师的习惯。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等诸多原因,关注的重点更多在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百般呵护。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可能方式方法存在着不妥,有些过分溺爱的家庭会导致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严重下降,当他们遇到困难后,会习惯性的第一时间想到父母和老师,而不是想自己去解决。久而久之,小学生的依赖心理会更加的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小学生根本无法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容易出现意志力薄弱的现象,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良好发展。
  (四)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生们在面对问题时,总是将自己的利益作为考虑的重点,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也是在家庭中,长辈溺爱的一种表现。小学生们在家庭里就处在中心位置的状态,自然而然,他们也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一旦离开家园,就会把这种思维带到校园,带到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论事情的对错,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遇到好处就只顾和其他同学争抢。在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就直接对其他同学进行发泄。当其他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只会冷眼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涉及自己就行,甚至有些还带着看笑话的心理,完全没一点同情心。
  二、校园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制度的建设
  学校需要一部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各方面都处于启蒙发展阶段,心智尚未成熟,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正确的示范,指引他们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他们才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往指定的方向去靠近。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相对适当的惩罚制度。两者结合,就能非常准确的告知他们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应在日常的生活或学习中去避免,如果出现不好的行为就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他指出来,责令他们定期改正,及时将这些不良现象抹杀于萌芽状态。
  (二)管理的建设
  对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说,校园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制度需要以良好的管理为基础,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无法发挥导向作用。学校需要改进传统的组织管理方法,并加以创新,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社会风气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实用性强的可行性的方针策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落实。通过由下至上的调查以及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地去完善并加以执行,在这种对症下药的管理方法下,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将起到极佳的效果。
  三、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健全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在此期間,学生们很容易接受好的教育,同时也极易被不良的思想所影响,所以在小学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目前,小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上述的危机,校园的安全管理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这些心理危机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推动小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进行心理咨询,落实因材施教
  校园的安全管理应避免教条主义,需要深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长时间的调查小学生的心理情况之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把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再开展针对性的分析与统计,最后再开展相应的归类分析工作。
  (二)加强家校合作,做到及时反馈
  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范围一个是家庭,另一个就是学校,其次是社会,同时,家庭和学校也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主要场所,所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够取得最为有效的教育效果。在这个方面,学校和孩子的家庭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把小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和表现及时的转告给家长,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家访或者电话询问的方式,调查孩子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反馈与分析,并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在校表现与行为。
  (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制度
  学校若要保证心理干预的效果,则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正如古语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小学生行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度,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制定校规校纪,并严格地落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目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体现在诚信缺失、过度依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等方面,容易引起不良的校园事件。校园的安全管理应注重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调查和研究总结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心理,加强沟通和反馈,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0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