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南 麒 周 琴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自开展以来,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工作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进一步完善西部计划工作运行的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存在问题 对策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这项计划旨在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自实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已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参加了此项神圣而光荣的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已经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7年了,该项目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呈现出多赢的局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
大多数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都是为了希望服务西部,真正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累积实践工作经验。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作为改变自己当时处境的选择契机,如:逃避现实中的找工作难、情感上不如意等不理想情况,利用西部计划为跳板进行过渡的一种“曲线救国”的选择。第二类是部分学生虽然愿意投身西部计划,但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父母意见决定学生最后的选择。第三类是抱着对“西部计划”的感性认识上路的,很多人是抱着旅行者而非定居者的心态,只是空有满腔服务热情而对服务期及结束后的去向没有良好规划,所以对艰苦生活的准备不足就成为必然。
2.社会宣传氛围不够、力度不大。
“西部计划”的社会宣传工作不到位,虽然各有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且宣传途径方式单一,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社会氛闱不浓,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和服务地部门三位一体的合力宣传系统,致使宣传作还存在许多盲点.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这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含义、宗旨和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投人西部计划。
(二)参加“西部计划”的过程存在的问题
1.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毁约率较高
由于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签约后没有有效的约束方式,加之志愿者本身动因存在的偏差,在签约后他们还会去参加各地进行的公招、公考,在考上后就会毁约,甚至有少数志愿者会以其他各种理由毁约,造成招募志愿者的差额缺口较大,以四川省为例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报到率为89%,2010年为85%。
2.岗位存在二次分配,志愿者专业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西部计划是在报名时就会进行岗位分配,高校根据岗位分配的具体要求进行志愿者选拔,志愿者也是根据岗位要求进行选择。因此志愿者以为这样签约后一定能如愿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但事实上,无论在学校所在省份有过怎样的签约方式,到服务地后都会发生大面积的岗位重新调配,因此与预期的工作岗位相差较大。当地政府会把尽可能多的志愿者留在县城单位,大多分派在各个政府机关。真正下派到乡镇级单位的非常少。
这种工作岗位重新洗牌的情况是志愿者到服务地前根本无法了解的,但遵从当地需要、服从组织分配也是志愿者必备的素质,即使当初选择不服从岗位调剂,到当地后也无法坚持初衷。不能从事期望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在他们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原本就工作清闲的单位,没有具体工作给志愿者,加上他们服务1~3年就走,单位不愿意花心思培养,对他们客气有余、信任不足。这无疑大大打击着志愿者们献身西部的服务热情,增长着空虚、无聊的消极、抱怨情绪。二是想下基层锻炼却下不到基层,工作上无法大展拳脚,让他们觉得愧对志愿者名号及服务初衷,不免对“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宗旨产生怀疑。
3.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一是项目运行过多的官僚化,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应变的灵敏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官方组织实施的项目.先天决定了它的官僚化特征。由于官僚制组织的保守、僵化、惰性、不透明等特性,它体现出一种消极的控制形式,不是为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激励,而是着力于怎样避免犯错误。另外,由于官僚制组织的级层特性和单元利益所使然,容易导致“水波效应”,使项目执行和管理的力度随着级层结构的推进而逐渐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是项目运行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引导,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寡和各级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对西部计划的实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对志愿者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但我们不难看到,各种优惠政策,其效应都仅仅着眼于短短的两年服务期,而立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规定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却没有。
(三)服务结束后的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结束服务期,走向社会,应征工作岗位时,普遍认为西部计划经历有利于就业,在自主择业时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在就业时却出现了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知道该项目,但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具体服务情况并不了解的现象较多。
二是就业优惠政策保障力度不足,配套措施不全,志愿者服务期满出口窄,就业优惠政策跨省难以落实。
三是服务地在政策联动、部门协调的齐抓共管力度上有所不足。
四是虽然国家规定了服务期满志愿者在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与报考研究生中可以享受到不同的优惠,如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考国家研究生给予总分加1O分等的政策优惠等政策,但是“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缺乏明确规定的措施,配套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二、对“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大学生入校后,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是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唱响“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
二是社会也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媒介,全方位地展示西部经济发展情况。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要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深入宣传“西部计划”的成效,宣传服务地老百姓的热情,以得到全社会更多的认同
三是跟踪报道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学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邀请优秀的志愿者回校做专场报告,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
(三)完善志愿者的招募、定岗制度
报名及审批中的岗位以乡镇级单位为准,到服务地后却大多在县城重新分配,不仅造成志愿者情绪波动,甚至会造成志愿者、单位与项目县之间的冲突。不如让县级单位直接上报需求岗位,尽量避免二次调配中的工作不对口现象。一旦确定岗位就应在签约时明确,让志愿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也让有明显错位的可以申请换岗,尽可能避免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到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对志愿者更好地适应当地工作、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践中探索多样的形式,用足够的时间促使志愿者对当地的情况尽快熟悉和了解,以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五)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志愿者的生活及工作,做志愿者坚强的物质及精神后盾
一是高校项目办应与志愿者勤交流勤联系,建立志愿者联络制度,定期关心他们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应保管好志愿者服务期间其户口和档案保留,志愿者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服务期满后,学校再发放就业报到证西部地区。
二是地方项目办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形成良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应该以县城为单位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对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志愿者,更要加强个别关怀。同时应该让他们对相应问题可寻求帮助的渠道了如指掌,努力形成公开的意见表达方式,这才真正利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是用人单位要本着“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满腔热情地帮助志愿者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让大学生志愿者能全身心地投人到西部建设中去。
(六)切实贯彻国家政策,支持落实志愿者后期的再就业工作
一是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案例和优秀事迹的宣传,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工作、业绩,以及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后所拥有的素质、能力与优势进行全面的宣传推广,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就业创业中的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有关人士关心、关爱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工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二是多方联动,充分利用外部就业资源。省级项目办应当积极争取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志愿者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同时,高校应当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校友会等的联合,进一步拓宽管理服务途径。争取更多的外部就业创业资源,为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创业注入多方资源,提供保障。
三是建立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通过系统化、网络化的形式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管理、调控,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
四是政策督导,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惠鼓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主体的不同,监管的不同,极易造成政策的偏离,丧失其原有效果。因而建议加强对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偏离情况及时予以改善和纠正,确保政策执行的完善性和实效性。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应急之举,而是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工作,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改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放飞理想到西部建功立业――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同志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2).
[2]王处辉,张倩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效果与建议[J].江苏高教,2008,(04).
[3]陈静.从理性决策模型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天府新论,2007,(06).
[4]李树梅.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8,(11).
[5]孟芳兵.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6]田国丽.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J].高校高职研究,2009,(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