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国民

  【摘要】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职能。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程改革,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结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就业;导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近两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更不容乐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思想
  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总体上还是学科型模式,即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课程设置上还是三段式: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处于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从属地位。技能应用型人才不是课堂上“灌”出来,而是经过实际劳动训练打造出来;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不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要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学校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高专不同类型的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
  三、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必须坚持就业价值取向原则。高职高专课程开发应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企业、行业相结合,积极争取企业、行业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主张模块化结构,它能更好地增强教学课程弹性,对职业化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和补充。模块化结构的基本设计思路为:对某一专门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形成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了“专业 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就业性课程是灵活多变、体现就业方向特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具备高等教育共性目标的要求,而且要具备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求。要把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能力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使就业方向能够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为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教学与普通本科的实践教学地位不同,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后者培养的是学科型人才;二者的培养模式不同,前者是培训模式,后者是理论型模式;二者培养的目的不同,前者以直接就业为目的,后者以研究再研究为目的。二者虽然都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前者强调的是理论为实践服务,后者则是实践为理论服务。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居于主体地位,普通本科的实践教学在本科高校中处于从属地位。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块。课内实践,主要是指为了让学生消化某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同步实验教学;课外实践则是指为了培养学生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其中,课外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五、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学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与社会各行业各企业的密切合作,大量吸收社会和各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推进毕业生顶岗实习试点等项目,将高职高专教育与社会需要密切的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开发各行业、企业服务市场。通过为各行业发展、企业改造提供技术和劳动力支持,以及为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定向培训服务,增强高职高专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立高职高专教育和学校在各行业、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关键性作用,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间的相互协调持续发展。
  六、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素质
  在高职高专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分类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把学生按知识层面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适宜的难易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当中,按不同的具体目标,根据学生的群体性差异,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再在此基础上提升其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可造就之材,能够学会一技之长,都能够成为有用之材。积极创造机会让高职高专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社会风俗民意,从而在适应不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大学生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充分感受到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才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从而感觉到自我愉悦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将实践教学与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结合起来.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自觉遵守社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积极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相关的国计民生问题,关心同情并尽力帮助社会他人:要尽职尽责,敬业乐业,要积极培养具有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的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马欣.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规划教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郭爱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初探[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8)
  [3]葛道凯.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高专教育迈上新台阶[J].200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1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