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双力

  【摘要】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资产管理水平并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经营数字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资产管理水平并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一、当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1.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分析的目的不明确。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或者只注意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变化,没有真正把财务管理与分析工作当做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财务分析的目的上,往往也不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强调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2.对财务分析本身的认识太片面。实际上财务分析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且财务分析绝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由财务部门同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对各生产经营部门在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二)技术问题
  1.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使财务分析失去可靠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会计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其中既包括会计人员在不违反会计规范下对会计报表进行的修正,也包括一些企业为自身利益无视会计法规而提供的虚假信息,由此为依据作出的分析结果较大程度上与客观实际不符,使财务分析失去意义。
  2.财务分析过程过于片面,分析的对象过于狭隘,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1)重客观分析,轻主观分析;(2)重成效分析,轻教训分析;(3)重事后分析,轻事前预测;(4)重盈亏分析,轻资金分析;(5)重定期分析,轻专题分析;(6)在分析中注重资产总量而忽视资产质量; (7)注重盈利能力的表面分析,忽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潜亏分析。
  3.财务指标的构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财务比率的构建应当重视分子、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少重视这方面的逻辑关系,不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特点构造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指标,致使一些分析结果根本不能反映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4.财务分析没有深入实际,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只有把“死数据”与“活情况”充分结合,做到指标增减有“数据”,说明分析有“情况”,彼此相互印证、补充,财务分析才有说服力、可信度,逻辑性才强,可操作性才大。有一些企业财务分析没有渗透到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各个业务活动中去,只是就数字谈数字,以致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这种分析很难起到对实际业务活动的指导作用。
  5.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财务分析报告内容繁多,可以从中分析的项目很多,但在全面观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应当针对经营期内主要问题作重点分析。财务分析提供的信息琐碎、零乱,企业的决策措施也就很难抓住要害,做到恰到好处。
  (三)素质问题
  1.财务分析人员对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理性的分析。财务分析本身并非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只是将分析结果与一些常规标准进行比较,没有对这些问题本身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滥用一些标准。
  2.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够高,不适应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目前,财务管理正朝着战略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全面了解,具备财务分析的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搞好财务分析的能力;有的不深入实际,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搞财务分析,这必然影响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和分析质量的提高。
  3.不了解业务经营情况,缺乏对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把握。企业资金随着经营活动而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必然在资金变动中反映出来,要分析企业资金变动,就必须熟悉经营状况。在大量的分析报告中,往往只讲资金变化,不讲业务活动对资金变化的影响,把互为影响、二者一体的经济事项隔离开来。产生这种情况,在于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经营的了解,无法从资金变化中判断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评价经营业绩。
  4.缺乏财务分析报告写作功底。在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中 ,不能熟练的运用专门技术对复杂的财务活动及其成果进行分类解剖分析。出具的分析报告不严谨,或前后矛盾,或不能自圆其说。另外,财务分析报告是根据分析产生的结果,经过综合整理写成的文字报告。好的分析报告,应当是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还要点出要害、说理充分、通俗易懂,而不是纷繁复杂,或者只简单排列几组数字,缺少实际价值。
  (四)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问题
  1.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用相脱节。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许多企业在好不容易组织力量把财务分析做好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其结果是,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使财务分析人员产生失落感,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攀营管理的积极性。
  2.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 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多方面的,企业经营状况也是多方面,财务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应是多方面的。一些企业在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时,往往只重视分析结果的一个方面,较少重视和考虑另外一个方面,其结果是,企业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的决策,使企业好不容易从一个极端中逃脱出来,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
  (五)缺乏同行业水平间的比较,尤其是与国际优秀行业之间的比较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分析只局限于自身各期相同比率的比较或与计划指标的比较,很难判断出企业在行业竞争者中的地位,将一个企业与类似企业和同期行业标准相比是非常关键,忽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企业在财务分析时,往往不考虑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处于成长阶段还是衰退阶段,一律都套用同一种或几种评价指标,事实上,在企业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不同财务业绩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会发生变化。
  
  二、对策探讨
  
  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和决策。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决策的制定来源于科学的预测。会计人员要用准确的资料,科学的方法作业会计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6.政府应创造条件为企业定期提供国内同行业乃至国际 优秀行业的比较资料,使企业的财务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到较可靠的结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2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