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MRI对比增强FLIAR序列与T1WI增强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IAR)序列与T1WI增强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性。方法 30例患有原发性恶性肿瘤且临床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在静脉注射双倍量Gd-DTPA(0.2 mo1/kg)前、后行T1WI和FLAIR序列扫描。比较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显示脑转移病变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并分析两者间偏差的原因。结果 30例中有25例出现异常强化病灶,增强后T1WI显示78个病灶,增强后FLAIR显示70个病灶。3例增强后FLAIR较增强后T1WI显示的病灶多,21例两者相同,6例增强后FLAIR显示的病灶少于增强后T1WI。 结论 增强FLAIR对浅表皮质及软脑膜转移灶的检出和诊断更具优势,与T1WI增强结合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 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脑转移瘤为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单发转移瘤可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多发者一般只行保守治疗。随着r刀、X刀以及光子刀等放射治疗方法的出现,使对多发性肿瘤的控制成为可能。如何采用一种准确的诊断方法对转移瘤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数目、大小以及边界(肿瘤与瘤周水肿)等,对治疗方案制定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30例脑转移瘤在低场MRI对比增强FLAIR序列与增强T1WI中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6~2009年经MR检查的30例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2~77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偏瘫及共济失调等。病例的原发病灶为肺癌19例,乳腺癌5例,胶质瘤2例,卵巢癌、黑色素细胞瘤、结肠癌及肝癌各1 例。其中26例在发现脑转移前已确诊原发肿瘤,4例在脑转移后才发现原发肿瘤。
  1.2 方法 采用美国匹克Out Look Proview 0.23T开放式扫描仪,本组病例均行增强前、后T1WI及FLAIR扫描,行轴位(T1WI加行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采用经静脉快速注射GD-DTPA,剂量0.2 mmol/kg。
  1.3 分析 统计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显示的病灶数目及位置,着重观察和记录增强后T1WI和FLAIR显示强化的病例、强化病灶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并分析两者间差异的原因。30例中有25例出现异常强化病灶,增强后T1WI显示78个病灶,增强后FLAIR显示70个病灶。3例增强后FLAIR显示的病灶数较增强后T1WI显示的病灶多,21例两者显示的病灶数相同,6例增强后FLAIR显示的病灶数少于T1WI。3个病灶在增强后FLAIR上认为是转移灶,而在增强后T1WI未纳入统计,3个病灶均位于表浅皮质。位置表浅,在增强后T1WI上因紧邻高信号的颅板和明显强化的脑表面血管,统计时被忽略。1个病灶位于桥脑,在T1WI呈边界不清的斑片状轻度强化,而在FLAI R上呈明显强化;6个病灶在增强后T1WI归人转移灶而FLAIR上排除,其中4个病灶实为脑表面小血管,另2个病灶因体积小(呈点状强化)且强化不明显,在增强后FLAIR上与邻近正常脑质差别不大而被忽略。2例为软脑膜转移,增强后T1WI显示欠佳,而在FLAIR上呈明显强化。
  2 讨论
  Gd-DTPA增强MRI是检出脑膜及脑转移瘤的最佳方法。对颅内转移瘤的定性、定位、定量及鉴别诊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Gd-DTPA增强MRI应列为常规扫描,常规剂量下Gd-DTPA可以同时缩短组织的T1和T2驰豫时间,且以T1值的缩短为显著,使得组织的信号强度在T1WI上呈高信号区域即病变“强化”,提高了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对有脑外原发肿瘤史的患者,最好采用增强后T1WI作为诊断脑转移瘤的标准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是自由水信号为零的重T2WI,由于较长的反转时间所致的轻微T1WI效应,使得Gd-DTPA对T1驰豫时间的缩短在FLAIR上也可表现为高信号,因此在增强后FLAIR上病灶也可以强化[1]。
  对比增强FLAIR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2,3]。ESSig[4]等人对一组脑胶质瘤患者行对比增强FLAIR研究,其结果表明增强后FLAIR使得肿瘤与背景的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明显增加,肿瘤的边界与周围水肿的组织对比度增加,提高了肿瘤边界的显示率,有利于肿瘤范围的确定、放疗区域设计和随访。Erican[5]等对脑转移瘤的采用对比增强FLAIR序列,可有效地显示脑转移病灶,尤其是脑膜转移和颅神经转移,由于脑脊液信号被抑制,增强后FLAIR可以更清晰地勾画出软脑膜的转移灶;而且由于流速低的血管在增强后T1WI上多为高信号,在FLAIR呈流空信号,增强FLAIR后还易于区分强化的脑膜和脑表面的小血管。
  Gd-DTPA的常规剂量是0.1 mmol/kg,1987年开始有报道大剂量Gd-DTPA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分析,认为大剂量Gd-DTPA的增强程度更明显,对脑转移瘤等病变的显示效果更好,尤其是对小于5 mm的小病灶[6]。因此本研究中增强扫描采用双倍量,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本组25例中增强后T1WI和增强后FLAIR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T1WI和平扫FLAIR,其中3例增强后FLAIR的病灶数多于增强后T1WI,6例少于增强后T1WI,21例两者显示的数目一致。回顾性分析两者意见不同的12个病灶,其中T1WI上有6个病灶因与脑表面的小血管混淆而致漏判或误判,而FLAIR因TR和TE均较长,血流较慢的血管亦呈现流空效应,易与浅表的小转移灶区分;FLAIR上漏诊3个病灶,主要是由于病灶较小加之强化不明显,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对比不明显所致,但结合增强后T1WI仍可以确定为转移灶;还有1个病灶在T1WI呈边界不清的斑片状轻度强化,而在FLAIR则呈边界清楚的明显强化,可能与FLAIR在T1WI之后进行扫描所致的延迟强化有关。增强后FLAIR对于2例脑膜转移的显示,国外学者多认为增强后FLAIR较增强后T1WI具有更大优势[7]。
  本研究显示脑转移灶在对比增强FLAIR上亦呈异常强化,且由于高信号的脑脊液信号被抑制,对于病灶的检出较为敏感。在显示病灶的数目方面,增强后FLAIR和增强后T1WI能力相当,均明显多于T1WI和平扫FLAIR。流速较慢的小血管在增强后T1WI上明显强化,有时可与浅表皮层的转移灶混淆,而在FLAIR上由于血管呈流空信号,易与强化的病灶区别开,因此对比增强FLAIR能够更准确和清晰地显示浅表皮质转移灶。由于对比增强FLAIR上的高信号可能是T2驰豫的延长或者T1驰豫的缩短所致,若仅在注射造影剂后行FLAIR,难以确定观察到的高信号是否为强化所致,因此应当在注射造影剂的前、后均进行FLAIR扫描。总之,在脑转移瘤的患者,对比增强FLAIR序列可作为MRI常规序列扫描后的辅助序列,结合常规序列MRI图像能综合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尤其对浅表皮质和软脑膜转移灶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EssigM' Knopp MV,Schoenberg S0,et al.Cerebra1 g1iomas and metastatses:asses sment with contrast-enhancedfast fluid-attenuated invers lonrecove ry MR imaging. Radio1ogy,1999, 210: 510-557.
  [2] 周正荣,彭卫军,沈天真,等.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I在颅内肿瘤诊断中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 1242-1246.
  [3] Galassi W,Phuttharak W,Hesse1inkJR,et al.Intracrania1 meningea1 di sease: compari son of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with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andfat-suppressed T1-weighted sequence.Am J Neuroradiol,2005,26(3):553-559.
  [4] EssigM' Knopp MV,Schoenberg S0,et al.Cerebra1 g1iomas and metastatses:asses sment with contrast-enhancedfast fluid-attenuated invers lonrecove ry MR imaging. Radio1ogy,1999,210: 510-557.
  [5] Erican Nin,Gultekin Serap,CelikHalil,et al.DiagnostiC value ofcont rast-enhanced fluid-attenuatedinve r sion recove ry MR imaging ofint rac rania l meta s ta se s. Am J Neuroradiol,2004(25): 76765.
  [6] 王霄英,蒋学祥,肖江喜,等.大剂量造影剂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798-199.
  [7] Tsuchiya K,Katase S,Yoshino A,et al.FLAIR MR imaging for diagnosing intracranial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AJR,2001,176:1585-15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