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光华

  在写作流程中,“物”转化为“意”,“意”转化为“文”,是一条重要的写作心理规律。这种双重转化机制靠的是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和谐运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发散中设计,在想像中立意,在聚合中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1 发散中设计
  
  想像力被人们称之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想像不但能够转移经验,还能够虚构图像和变幻形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推想,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苏教版初中教材《我的老师》。结尾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我的蔡老师呢?”语言朴实中见真情。为了加强情感体验,配合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续写《蔡老师,我又见到了你》,并由学生设计与蔡老师见面的几种可能性。学生的设计五彩纷呈:①在教师节前夕,作者特意回家乡看望老师,祝贺老师节日快乐,与蔡老师见面了。②在国庆节,蔡老师作为观礼团的成员到北京参加活动,师生又见面了。③作者回乡探亲,而年逾花甲的蔡老师是作者的小亲戚的校外辅导员,在校外活动中,师生见面了。④作者作为记者参加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蔡老师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师生又见面了。⑤蔡老师读了作者写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作者写了信,作者非常激动,夜晚入睡梦见与蔡老师见面……
  其实,一种设想就是一种憧憬,种种设计之间又具有“交叉感染”的特点。因此,发散性思维又为学生在运思行文中的聚合思维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
  
  2 想像中立意
  
  指导学生写作,应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利用事物的内在联系发挥想像,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一位教师在上习作课时端来一盘肥皂水,请每位学生装上一小杯,说:“吹肥皂泡泡,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今天这堂习作课先让同学们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又大又美丽。”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朝不同的方向吹出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这时,教师又提出了第二个要求:“吹出泡泡以后,老师要你们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的变化,看看它是怎样飘动的。”并教给了学生观察的顺序:泡泡的产生――运动――破灭。在学生充分活动后,教师又指点说:“你们吹出的泡泡真美丽,瞧,那些泡泡要跟你们说悄悄话呢。”随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我想,我的小泡泡……》不多久,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想像丰富的短文。有的想像自己到“泡泡王国”旅行,有的想像将泡泡集中在一起,载着礼品飞过海峡去慰问台湾小朋友;还有的从吹泡泡中悟出了道理:泡泡一时美丽,但终究破灭,我们不能像泡泡那样随生随灭。又作进一步延伸,见成绩不能沾沾自喜,而要奋发努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理想才不会破灭。
  概括学生的立意,表现为如下两种形式:①以事悟理。由泡泡的一时艳丽到终究破灭的现实,领悟到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理想要靠勤奋作桥梁。②小中见大。吹泡泡是生活中微乎其微的事。然而,由吹泡泡想到台湾海峡两岸的小朋友的和谐相处,颇有于细微处见大千之感。
  
  3 聚合中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机敏地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循循善诱地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各种设想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答案。
  一次作文课上,笔者曾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的起因。村民们正在将稻子送到场上等脱粒,可是天气预报说近几天有大雨。村里只有一台脱粒机,给谁家先脱粒呢?于是采用抓阄的办法,朱大嫂抓了“第一号”,可她又悄悄地把这个“阄”放回去了,正好被贫困户杨老汉抓到,他发现是朱大嫂把“第一号”让给了他。故事说到这里,要求学生给故事添个结尾。有的学生写道:“大家先是大吃一惊,后来一致赞扬:‘朱大嫂,你真了不起!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朱大嫂笑着回答。”有的学生写道:“‘朱大嫂,你为什么这样做呀?’人们问。朱大嫂回答,‘丰收了、富裕了,也不能忘记贫困户呀!’” 还有学生写道:“‘朱大嫂,你真是个活雷锋呀!’人们幽默地说。‘不,’朱大嫂笑着说,‘我比雷锋还差得远呢!今后我还要继续向雷锋学习’”有个学生更是与众不同,他写道:“人们惊呆了,随即恍然大悟,他们纷纷将感激的、后悔的目光朝朱大嫂投去……”通过比较、评议,肯定了最后一种结尾最好,因为它留下了不见主人公的空镜头,让人产生不尽的回味。在这个教例中,我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添加文章的结尾。在这个基础上,又对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通过筛选,肯定了更胜一筹的答案。于是,给文章选择了一个最佳的结尾。
  作文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形象思维的全部过程就是“形”的不断积累、不断筛选、不断组合、不断变幻的过程;也是“象”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发散思维,还是聚合思维,都含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表象,可见可闻可感,可以刺激人的感官,这些表象,可以简称为“形”。每一个特定的事物都是由若干“形”组成,其中又必有这一事物特有的“形”。“形”的不同排列组合反映了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就可以形成人们的感觉、听觉或综合感觉中的“象”。“形”的丰富积累、巧妙的组合,就可以变幻莫测地转化为各种“象”;而“象”的生动再现、精心塑造又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形”。可见,在指导写作过程中,情境的设置、材料的发散、表达的聚合,有助于刺激人们的感官,形成不同的感觉,引发灵动的思维。只有科学地指导学生立意谋篇、运笔行文,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峰回路转中看到希望,在“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
  收稿日期:2007-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805.htm